《财经》:“市场上一直认为申银证券的风格保守,你怎样评论这种说法?”
阚:市场上认为我们风格保守是有原因的,因为申银的相当一批人、包括我自己都是来自银行系统,相对来说,银行的风格就是比较稳健,从安全角度考虑得多。我在银行里做过会计、信贷、信托,因此很知道风险的控制。
但是稳健决不等于保守,我们在证券市场上创出的多个第一就说明我们是有开拓性的。当时市场上有一个比喻:申银像一个40多岁的中年人,既稳健又有冲劲。
我一直不赞成证券公司坐庄,除了要考虑合法性问题以外,我认为风险也太大,因此我们的自营业务一直都比较稳健。
至于申银如何赚钱,大体是在最初的原始积累时期赚了几笔,后来则是靠公司内部有效的激励机制。
初期赚的主要有两笔,一笔是买卖国库券赚的。1990年的时候,市场上国库券价格差异非常大,同一券种,在黑龙江只卖80多元,上海就要卖100多元。在大部分城市的国债买卖柜台上,买者少,卖者多;而在上海的国债买卖柜台上却恰恰相反,买者多,卖者少。
正好当时要清理整顿各家银行的信托投资公司,工行哈尔滨信托公司手中有2000多万元的国库券,必须在清理整顿过程中处理掉。他们就给我打电话,问我要不要,我说你先报个价格,结果他们报了一个非常低的价格,我算了算能够赚20%的利润,马上告诉他们我们下午就带着支票到。
协议签了,但是把这些国库券运回上海就费了劲了。当时的国库券全是实物券,面额最大的才10元,结果我们装了十几个麻袋、十几个箱子,又担心路上被人抢劫,租了一节火车的货车车皮运回来,哈尔滨工行的经济警察加上我们的经济警察,还带了好几把枪,一路上换着班地休息,运回了上海。这一笔我们赚了400万元的利润,在当时是非常巨大的一个数字。
第二笔就是从老申银手中接过来的400多万元电真空。虽然在1990年8月份转给我们的时候是105元,市面上只卖到80多元,但是证券市场很快开始出现供求严重不平衡的现象。当时我设计了一个涨停板制度,最初的涨停板是10%,结果市场反映强烈,一下子在我们静安和虹口两个营业部门前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黑市,比如营业部内挂牌价格是110元,黑市上的价格就会达到115元或者120元。就这样,一个月以后,在我们申银证券的开业典礼上,105块买来的电真空黑市价格已经到了400多元,后来到过480元,这一笔我们赚了1500多万元。那天人行上海分行龚浩成行长来剪彩,看着我们花了400万元在威海路建成的办公室和营业部说:“这些都是我白送给你的。”
申银证券正式开业之后,我们建立了一套激励机制,公司搞了8级工资制度,每级下面又设无数等级,同时将每个部门利润的4%作为提成,一下子公司的利润大增。1989年,静安营业部的业务收入只有120万元,扣掉各种费用还亏损;到了1990年,申银证券实现利润500多万元;1991年实现利润2500万元,1992年实现利润1个亿,后来连续多年利润翻番增长。申银证券公司,以及后来的申银万国证券公司每年的利润指标长期处于全国同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