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代证券人回首:阚治东 起落申银【3】--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财经研究院特约顾问>>阚治东>>相关报道

中国第一代证券人回首:阚治东 起落申银【3】

来源:《财经》

80年代末期,他担任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专管证券业务和投资业务的总经理,旗下静安证券业务部是全国事实上最大的股票发行市场、交易市场和管理机构;1990年,阚治东转任工行上海分行从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手中接来的申银证券公司总经理,依托工行上海分行的网点支持,迅速使其成为全国第一大券商;
2013年01月30日15:03        手机看新闻

  《财经》:“申银怎样度过‘327国债期货事件’?”

  阚:在“327国债期货事件”中,申银证券非常幸运,没有什么损失。

  其实,1995年初,上海的证券机构对于327合约大部分都是看空的,因为券面连本带息才值140多元,市场价格已经150元多了,因此都看空,却没有考虑到财政部会做保值贴补。但是到了2月份,市场行情真是惊心动魄,我们当时有50万口仓单,分解到各个营业部36万口,多空仓单都有。到2月23日,总部这边还剩10多万口空单。

  非常巧,那天我正好不在上海,到深圳参加一个公司的董事会,中午过境到申银证券(香港)公司办事,晚上回到深圳就听一个朋友告诉我:“你们上海的证券公司全都倒闭了,要关门了,你赶快打电话回去问问吧。”我不相信,心想能出什么事?才一天时间就能把几十个亿全给赔光?打电话回公司,自营部的经理告诉我,整个下午都找不到我,电话也打不通,想跟着做空也没法做。

  可能是这一偶然性,恰恰没有让申银证券被“327国债期货事件”带进去。

  整体上算来,申银在“327国债期货事件”中还赚了一点,营业部中做多的多。惟一赔的最大的一笔是威海路营业部,开始他们做多赚了几千万,结果他们还想锦上添花,多翻空,这一翻空,一下子亏了近4000万元。

  《财经》:“‘327风波’后,申银与万国的合并是如何进行的?怎样度过巨震,进入相对稳定期?”

  阚:“327风波”后,万国证券公司一下子亏了13个亿,有关方面很紧张,担心股民去万国的营业部挤兑,就找到工行上海分行,希望能够支持6个亿的贷款。沈若雷行长来问我,要不要帮万国这个竞争对手。我说,借是肯定要借的,但是万国要想生存下去,只靠6个亿的临时贷款肯定不行,必须要重组。

  当时有关方面搞了一个“万国发财”计划,后来又搞了一个“万国发”的方案,就是万国、上海国投、浦发行的国投和上海财政证券这几家进行重组,但各方面意见未能完全统一。

  这时,我与工行上海分行沈若雷行长提议申银万国合并,有关部门很快就同意了。工商银行总行的张肖行长召集各个方面的人开了几次会,原则通过了设立新公司的方案。

  当时的方案是各出6.6亿股。方案报给了工商银行总行,总行开始不同意。因为申银的净资产为8.8亿元,万国的净资产只有6亿多,而且可能还有不少水分。表面上看,申银与万国的合并方案中等分股份是申银吃了大亏,但是我认为,申银与万国在网点、队伍等各方面有很大的互补性,申银万国合并后肯定会面临很多问题,但发展是主要的,发展能够解决一切问题。

  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就这样在1996年7月16日合并成功,是当时国内最大的股份制证券公司,公司注册资本为13.2亿元。我担任申银万国的副董事长、总经理、法定代表人。

  申银万国一成立,有人就提出,不要忙着讲发展,先把“家底”搞清楚,有什么事情不要粘到我身上来。我还是觉得,发展能够解决问题,“如果一个公司能够挣一个亿、两个亿,一两千万不是问题;但是如果能挣的只是一两千万,那一两千万就是大问题。”

  我们先把实业部分清理了一下,接着就把申银的那套内部激励机制引入申银万国的各个部门,各个营业部的积极性大为提高,1996年当年就实现利润6个亿,1997年利润更在此基础上有了成倍的增长。

  现在回想起来,申银与万国的合并是很成功的,发展也确实解决了很多难题,但是班子的磨合不很成功,使得申银万国后来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责任编辑:达昱岐、贺霞)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