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硒都"首次发现超富硒物种--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财经频道滚动新闻

"世界硒都"首次发现超富硒物种

2013年07月03日15:30    来源:光明日报    手机看新闻

图为:壶瓶碎米荠。(资料照片)

  记者2日从此间获悉,中国科大尹雪斌研究组在湖北恩施发现了一种新型超富硒植物壶瓶碎米荠,其累积硒含量之高,可与目前世界已知的两大硒的超积累植物媲美,该成果已发表在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上,中国科大袁林喜博士为第一作者。

  硒,是人和动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护心脑、保肝肾、防辐射、抗癌变、解毒素、抗衰老、恢复胰岛功能和增强免疫力等生理功能,可有效预防克山病、大骨节病、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等40多种疾病。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硒摄入量为50-250微克/天,美国营养学会把硒列为与维生素、胡萝卜素同等重要的生命营养素。

  但是,在地球表面,硒的含量仅为0.05微克/克,而且分布很不均衡,缺硒已成为影响人体健康的世界性难题。即使拥有恩施——世界唯一的硒矿,我国缺硒地区仍然占国土面积的72%,包括美、英、日、加等发达国家在内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样有大面积的国土缺硒。缺硒人群一般通过两种途径进行补充:一种是通过服用硒片、硒盐等无机硒产品;一种是摄入有机硒产品,即健康营养型补充。

  目前,世界上补硒的有机产品很少有硒的超积累植物,已知的只有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富硒区的双钩黄芪和沙漠王羽。我国尽管被称为“世界硒都”,此前仍然未发现超富硒物种。尹雪斌研究组在对湖北恩施硒矿区进行多次科学考察后,发现的壶瓶碎米荠,晒干后其根中累积硒高达8000微克/克,叶中累积硒高达3000微克/克,可与双钩黄芪和沙漠王羽相媲美。但壶瓶碎米荠积累的硒,90%以上是以硒代胱氨酸(一种特殊的含硒氨基酸)形式存在的,与双钩黄芪和沙漠王羽中的硒的形态显著不同,很可能存在一种新型的硒代谢机制。

  专家介绍,我国十分缺乏高安全、标准化的生物硒制品,该发现对开发生物硒制品以满足硒缺乏人群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科大已与有关企业合作,正在联合开发基于壶瓶碎米荠的相关产品。(记者李陈续、通讯员杨保国)

(来源:光明日报)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