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流动性未来将整体充裕--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稳健成为政策主调 顺应变化适度微调 

经济流动性未来将整体充裕

本报记者 罗兰

2013年08月21日03:5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经过6月份出现的流动性紧张情况后,市场对下半年货币供应和货币政策的内容充满关注。日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称,中国经济不会出现连续下滑的情况,下半年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若有需要会做一些结构性微调。他还表示,从中期看,中国经济的流动性总体充裕。

前7月货币供应偏紧

中国货币政策多以稳健为主旋律,在此基调下,有偏松或偏紧的调整。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孙华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长期以来,中国央行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下,大多时候是偏松的,因为货币供给增长率超过GDP增长率与通胀率之和,肯定属于偏松。二三十年来,经济都习惯于在宽松中运行。

今年以来,货币政策开始趋紧。年初制定的全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预期目标是13%,该目标是自“十一五”(2006-2010年)以来这一指标的最低目标值。“预先给出这个信号,有助于稳定经济,防止经济过热,防止资产泡沫重新兴起,这是个审慎的目标”,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认为,这反映了央行试适度从紧的意向。

然而,事实上,从今年1-7月的M2增速看,已超出了预期目标。央行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M2增速分别为15.9%、15.2%、15.7%、16.1%、15.8%、14.0%、14.5%。据此,是否可以判断今年前7个月货币供应偏松呢?孙华妤表示,“整体看,前7个月我国货币供应仍然偏紧”。

孙华妤分析说:“传统上,我国M2增速一般都超过17%,现在降到15%左右,虽然超过预期目标,但与过去相比,大家感觉还是偏紧。特别在6月份时,央行为避免过度宽松,转变策略,释放出适度紧缩的信号。”

短期事件不会影响流动性

下半年货币供给是否依然从紧?针对6月份的“钱荒”事件,周小川表示,从一个中期的阶段来讲,中国经济的流动性总体充裕,不会因为短期的事件受到大的影响。

“周小川讲话表现出姿态上的调整。货币从紧是对的,但6月份‘钱荒’事件说明,要慢慢来,不能一下子紧,要根据市场反映进行微调。”孙华妤认为。

孙华妤判断,下一步货币供应也许会有适当地放松。她预计,下半年M2增速大约不会超过15%。以前M2增速17%,比较高,但若降到12%-13%的增速,实体经济又受不了。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表示:“最新的货币政策动向限制了经济增长下行的风险,明确了稳健的货币政策,意味着不会因为前几个月较快的增量而在下半年硬压缩M2的增速到13%。”

问题的关键是,供应的货币能否真正落在实体经济上。中金公司认为,目前的货币环境存在一个矛盾,M2增速、银行信贷、社会融资总量等扩张较快,但是银行的加权平均贷款利率、银行间市场利率较高,反映价格指标的实际利率较高,抑制了总需求增长;人民币有效汇率升值过快,也同样抑制了实体经济。因此,企业面临的实际利率处于较高水平,导致实体经济弱复苏。孙华妤也指出,M2很大一部分沉淀了,没周转起来给工商企业用。

货币政策继续以稳为主

虽然货币政策会有调整,但周小川表示,下半年会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他说:“如果有需要可以做一些灵活的调整,但是我认为今年下半年都不会有大的调整,有调整的话也是微调,进行一些适当的结构性的微调。”

中国人民银行在日前发布的2013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协调性,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的平衡点,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创造稳定的金融环境和货币条件。 

“中国货币政策传统上一直是多目标制,既要促进经济增长,又要控制通胀,这两个目标有矛盾,需要掌握好平衡。”孙华妤认为,下半年货币供应在总量上将相对稳健,M2增速大约在14%-15%,其中在有些时段上会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比如到季度末或月末市场资金紧张时。孙华妤同时指出,如果美国退出QE后引起资金大规模从国内流出,央行就必须放宽货币以填补流出的这部分窟窿。

(责编:达昱岐、曹华)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