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财经

建设原油期货市场 推进原油流通体系市场化改革【2】

分享到

2013年10月08日21:5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建设原油期货市场 推进原油流通体系市场化改革

  一、原油期货对于维护国家利益及实体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原油期货有利于形成反映中国石油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体系。传统上国际油价以北美和欧洲为主导,有一定的合理性,这是因为长时间以来北美和欧洲的经济发展引领全球经济的发展,北美和欧洲的石油消费在全球石油消费中占有很大的份额,因此,北美和欧洲的油价很大程度上就代表了“国际”油价。近年来,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国家经济的崛起,亚太市场在世界石油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消费增量中所占的份额最大,不应该仅由北美和欧洲的油价代表“国际”油价,美欧市场油价已很难客观反映亚太地区的供需关系。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却没有相对独立的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参照市场原油价格来调整国内的原油炼制活动和成品油价格,虽然价格水平与国际接轨了,但往往无法反映国内市场的供求关系、消费习惯、季节性变化,不利于指导国内成品油的生产、消费和贸易活动,有时国内市场相对过剩却不得不参照国际原油市场调高油价,有时国际市场过剩但国内由于价格不到位却出现“油荒”现象,价格信号扭曲了正常的资源配置,甚至陷入资源错配和逆向调节的怪圈。这些现象客观上要求我国建设本国的原油和成品油期货市场,促进相对独立的价格体系的形成,发挥价格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原油期货有利于我国参与原油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目前全球石油消费的三大区域北美、欧洲和亚太之中,北美和欧洲都已形成了非常权威的价格基准,即北美地区的WTI和欧洲地区的布伦特,亚太地区则普遍以迪拜和阿曼原油均价作为原油贸易的价格基准,但后者与前两者有非常明显的差别:一是北美和欧洲是以期货价格作为基准价,亚洲则还是以现货的评估价作为基准价;二是北美和欧洲的价格基准在消费方,而亚洲的定位基准在生产方。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亚太地区目前还没有权威的原油期货市场,因此亚太地区原油贸易就缺乏一个能反映本地区供需关系的、既有利于提高出口国积极性、又有利于维护进口国利益的价格基准。建设中国的原油期货市场,就有可能形成一个能为生产方和消费方共同接受的价格基准,促进公平的国际原油贸易秩序形成。

  原油期货有利于形成公开、透明、稳定的市场交易规则和监管体系。市场价格是调节国际资源配置的重要经济杠杆,我国要在国际石油资源配置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在国际石油价格形成的规则制定和监管体系中占据主动,争取形成一个能够打破国际垄断控制的交易规则和监管体系。在我国建立石油期货市场,不仅可以吸引大量交易者参与竞价,形成公平价格,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掌握石油市场的规则制订权和市场监管权,增强中国在国际石油交易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为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增加一个有力的工具。“中国因素”将在我国监管机构的有效监管下直接反映在我国的石油期货市场上,而不是由国际资本炒作反映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只是被动单向接受国际市场交易的结果。

  原油期货也有利于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一般认为,战后美国凭借政治经济强势地位,使美元成为最重要的国际储备和结算货币。

  当前,从宏观角度来看,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国际贸易地位日益提升,这些都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原油期货的战略性顺应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国家战略。尽管目前国际原油现货贸易和期货市场普遍采用美元作为计价和结算货币,非美元计价的原油期货市场尚未有成功的先例,但我国目前的经济规模、贸易增长和投资套保需求与其它国家相比有明显的数量级的区别,基于 “中国因素”、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应该有成功的可能。

(责编:吴晓琴、王溪)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