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将成新一轮IPO主角(网络配图)
在过去6年里,城商行板块“后继无人”。光大银行2010年上市后的3年时间里,沪深两市IPO成功的298家企业中,没有一家是银行。
现在,银行业再次走向舞台中心,成为IPO主角。中国证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4日,正在沪深两市IPO排队企业中,银行数量达到14家,其中沪市主板12家,是主板申报上市数量最多的行业。
银行业最赚钱
在本轮申报 IPO的银行中,有6家是直辖市或省会城市的城商行,它们分别是上海银行、重庆银行、盛京银行、杭州银行、徽商银行和成都银行,中心城市城商行IPO冲动强烈。
银行业下一轮IPO的热潮并非偶然。2012年,上市公司利润总额1.95万亿元,16家上市银行的总净利润达1.03万亿元,占53%,牢牢占据上市公司总利润的半壁江山。
而且,这一比例在最近三年是持续上升的。在2010年,这个比例不到40%。最近2年,银行净利润在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的占比每年增加5个百分点。2012年沪深两市盈利的上市公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公司财务费用超过净利润的一半,这些公司被认为是在替银行打工。
今年以来,银行业利润仍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已经上市的宁波银行、北京银行和南京银行等三家城商行,今年一季度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3%、22%和15%,平均增速20%,约为同期GDP增速的2.5倍。
6月26日,兴业银行在投资者交流会上仍然信心满满地表示,即使像6月下旬流动性紧张的极端情况再持续一个月,对盈利的影响也只有1%,相对于该行今年第一季度利润同比增长32%而言,影响确实很小。
实体经济不振
与银行业的盆满钵满相比,实体经济则显得萎靡不振。去年第四季度至今,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降至48.3,创下近9个月新低。海通证券发布的一项指数也显示,其5月值为4.02%,较4月份的5.31%下降了1.29个百分点,负增长率达24%,创下年内新低。这些指数创新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实体经济面临的严峻形势。
来自官方的数据同样反映实体经济的困境,增长放缓趋势更为明显。
2010年和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5.7%和13.9%,2012年增速只有10%,增速下滑幅度约三成。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2013年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率则下滑到9.2%,而今年的增速预期目标也只有10%,与去年基本持平。从趋势上看,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工业增加值增速可能在低位徘徊。
另一方面,2007年三家城商行上市带来的财富效应,引导社会资本从实体经济进入银行业逐利。经过近6年的发酵,银行业尤其是城商行(农商行)积累了充足的上市动能,需要通过IPO释放。
在实体经济不振的大背景下,一些法人股东甚至希望通过银行上市来缓解业绩压力。如IPO上市成功,股东也有可能通过参股银行获得更多的授信额度。这些因素最终将银行业推到了此轮IPO主角的位置。而城商行排队上市潮,凸显了经济结构有待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