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乎已经是个不成文的惯例了——当外资企业看似要在中国打开一片市场时,媒体就会出面指责它们吞没了中国的民族产品。本周,化妆品国际巨头欧莱雅可能成为最新目标。
近日,欧莱雅出资65.38亿港元(约51.538亿元人民币)收购美即控股全部已发行股份获得了商务部的批准。国产面膜品牌美即“嫁入”欧莱雅,不禁让人想起当年欧莱雅“迎娶”小护士。
当年的那场谈判历时四年,最终于2003年12月欧莱雅以保密的金额成功收购了小护士。时至今日,与当初高调嫁入欧莱雅的风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护士市场份额逐渐缩小,品牌发展趋于缓慢,甚至被雪藏的传言也一度甚嚣尘上。阴谋论看似得到了证明。当然这件事情也有另外的一面:在收购发生之前,有报道称,当时的小护士主要股东之间已经矛盾频出,并且研发、管理、营销进步缓慢,加之市场份额连年下滑,发展情况并不乐观。也有说法称,小护士董事长李志达欲获得资金做其他回报率更高的投资。
十年后的美即呢?根据AC尼尔森的报告,美即品牌2012年在中国面膜市场的份额为26.4%,位于面膜行业第一的位置。但2012年之后美即的扩张效果却初现放缓之势。截至2013年6月30日的2013财年财报显示,由于高速的门店扩张,2013财年美即控股虽然由于新增门店收入上涨,但是毛利率和净利润均有微弱下跌。面膜行业终归是玩品牌和渠道的,少不了广告投入和促销,大规模的营销成本和日益上涨的人员成本使其净利润率收窄。再者,面膜行业的门槛不算高,竞争日益加剧是必然的。美即是否也到了一个规模瓶颈?
在发展遇到瓶颈时,凭借过去的品牌价值投靠到一棵大树下是很多企业的选择。以目前国内外日化行业的竞争力来说,如果注定要找一条出售的道路,知名度较高的欧洲品牌还算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商言商,对企业的股东而言,在可能最接近抛物线高点的位置将企业出售,也许是收益最大化的选择。快速消费品领域始终不乏新品牌,谁也无法预测健忘的消费者将对那一句“美即,停下来享受美丽”保留多久的记忆。
《金台观察》专栏是由人民网财经研究院的研究团队及外部专家联合撰写的短篇评论,提供具有洞察力的关于中国经济、商业趋势的解析。投稿或有关于文章的任何意见请联系cy#(换成@)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