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月20日电 (吕骞)由人民日报社经济社会部与人民网联合举办的 “人民金融年会”1月20日在北京召开。本届年会以“大改革时代的挑战与机遇”为主题,中国建设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黄志凌在演讲中表示,不同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当中所受到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从国外实践来看,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小银行冲击是最大的。
“目前最流行的说法是利率市场化改革会缩小银行的息差空间,银行业持续高增长的神话将难以延续。”黄志凌在谈到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银行业的影响时表示:“但是我认为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践并不支持这种看法,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由于风险选择能力和定价能力的差异,不同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当中所受到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他表示,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对小银行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大银行。因为利率市场化改革考验的是建立在风险量化能力基础之上的定价能力,存款只是一个方面,必须把资金运用、资金来源统一结合起来,进行资本与收益、与风险的平衡,但是在这些方面恰恰是我们小银行的软肋,而国内大型银行经过多年的积累,已经具备了各级风险整体风险的识别与计量能力,这些是小银行所不具备的。
黄志凌表示,从国外实践来看,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小银行冲击是最大的。即使是大银行内部,也会因为风险选择能力和风险定价能力的差异而出现分化,目前工、农、中、建、交大型银行趋同化将会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发生严重分化,因为目前国内主要商业银行已经具备了风险识别和计量能力,但是每家银行内部评级模型是各不相同的,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模型的表现会有很大差异。这就使得基于模型的风险选择和风险定价出现严重的分化,这些不仅将影响计息风险和收益,也会从根本上影响远期的市场竞争力。
“外资银行的优势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当中将得到更好的发挥。货币市场基金可能会因为利率市场化得到迅速发展,并对现行的商业银行体系产生直接的冲击。”黄志凌还表示,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利率市场化改革可能会引起某些银行风险偏好的改变,以至于某些银行会不计后果增加高风险业务,最终因为风险的传染而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系统性风险,为此必须强化银行风险资本约束,就是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商业银行内部评级模型的评估与验证,对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进行及时的监测和评估,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水平和拨备覆盖能力进行密集监测与强制的监管。
黄志凌最后建议,要增强经济破产的约束,包括及时采取破产保护和破产清算,尽快出台为阻断系统性风险而设立的存款保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