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图集】图说企业家:电影江湖的“韩三爷”
央广网财经北京3月17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最近,中影集团做出重要人事调整,著名电影导演韩三平,不再担任中影集团董事长职务和中影股份董事长职务。焦红奋接任中影集团董事长,喇培康则接任中影股份董事长。
因“李东生案”,今年1月初曾有多位影视公司负责人被有关部门问询。知情人士透露,“韩三平被问话后,很快就回来继续工作了。”
韩三平今天告诉经济之声记者,他卸任的原因,是年纪到了。至于未来他还未想好,可能要先休息一段时间。
韩三平:早就退了,我1月份就退,也到了年龄了。退休了,主要还是以休息为主。
韩三平,圈内有人称他为“三爷”。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1994年调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以出品人身份组织、创作生产了100多部影片。其中包括故事片《孔繁森》、《赢家》、《民警故事》、《非常爱情》、《红西服》、《不见不散》、《春天的狂想》、《荆轲刺秦王》、《张思德》等作品。
在不少电影界人士看来,韩三平对于推动中国电影业的发展功不可没。2002年,全国总票房不足10亿元,国产电影产量只有100部左右。如今,在他和中影集团、中影股份公司的影响下,全国票房已经突破了200亿,增长10倍。当然,200亿不是终点,早在2011年的时候,韩三平就已经喊出了500亿的目标。
韩三平:我个人判断中国电影在5-8年会发展到400-500亿的票房,400、500亿怎么来的?也就是7亿城市人口,如果人均观影2次,就是14亿人次,一人30块钱,一张票30块钱,就是400多亿。
推动中国电影市场快速做大,韩三平用了不少招。比如说,他与冯小刚一同创造出中国电影“贺岁档”的概念,对中国电影市场的深入了解使他率先将票房分账模式引入中国,为中国电影人谋求更合理的利益分配。他做强做大的“金鸡百花”已成为中国电影界最成功、最具知名度的权威电影奖项。
此外,韩三平还不断在扩大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近两年来,韩三平所在的中影集团,不断的与国外机构合拍大片。比如说,《赤壁》,就和好莱坞团队一起合作,启用了吴宇森等大牌导演。直到退休前,韩三平一直在不断的为中国电影国际化摇旗呐喊。
韩三平:中国电影市场的高速增长吸引了全球的制片人、制片公司,中影集团正在跟他们谈合作的事,把中国元素、中国价值观、中国的艺术家放进去,这样对双方都有好处,而且也可以进一步做大中国市场。
中国电影业的“江湖老大”
在中国影视行业内,韩三平是当之无愧的“江湖老大”。
然而对于这位老大在江湖的口碑却莫衷一是。
有人说他借助是“中影”这块金字招牌,呼风唤雨,还有人炮轰他是垄断,是独大的“座山雕”,因为他手下的盘子确实太大了。
韩三平并不愿承认他以及他领导的中影集团享受了多少基于政策倾斜带来的垄断利益。虽然中国电影业毫无疑问是一个受到严格审查监管的不公平竞争的不完全市场,这个市场上,不同所有制的市场主体、不同题材的剧本、国内与国外影片享受的待遇差别巨大。
继任者:能否带领中国电影超越200亿?
韩三平的继任者是喇培康。他曾担任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但更广为人知的是,他在电影行业的相关工作经历。
翻看喇培康的简历,你会发现,他曾担任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出口公司副总经理,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总经理。他在国际电影市场运作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经验丰富,并曾参与制定了目前中国电影市场引进好莱坞分账大片的相关流程和规定。此外,他还致力于构建中外制片人在电影制作方面的合作平台,在电影产业的经营管理方面也有诸多经验。
关于韩三平
韩三平,导演,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生于1953年10月,四川旺苍县人。出身于干部家庭,曾经
插过队当过知识青年,参军当过兵,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
1977年进入四川峨嵋电影制片厂,先后任照明工、场记、副导演、艺术中心主任。
1978年09月—1982年07月,四川大学,中文,本科。
1983年01月—1984年08月,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本科。
韩三平的主要影视代表作品有:《云水谣》,《荆轲刺秦王》,《毛泽东的故事》,《不见不散》 《孔繁森》,与人合作导演影片《不沉的地平线》《避难》,58集历史剧《汉武大帝》、30集《像雾像雨又像风》,《人间四月天(徐志摩的爱情故事)》,《贞观之治》,《大清风云》,《传奇皇帝朱元璋》,《江山风雨情》《建国大业》等。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