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信息走出价格怪圈
近年,我国农产品价格总体保持了相对稳定,但部分小宗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蒜你狠”“姜你军”“向前葱”等现象不断出现,引发整个行业“涨一年跌三年”,消费者和种植户都跟着遭殃。
记者调查发现,农产品价格走高,农民增加种植面积、放松种植标准、导致质量价格双下跌;得不偿失的农民再弃种该农产品,随着种植面积的萎缩,价格再次走高,等待下一轮跟种、下跌潮。近年来,这样的农产品价格涨跌轮回在大蒜、葱、生姜等各种常见农产品的生产中每隔几年就轮回一次,而消费者和种植户都会在轮回中“受伤”。
为何这样的轮回总是不断?业内人士认为,这和我国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小规模生产模式不无关系,“现在价格多少?有多少人在种?这些市场信息单个农民很难掌握准确。等到信息反馈到农民那,已经是过去式了,他们再根据这些过期信息决定自己是否跟种,就很容易造成价高时大家一窝蜂地跟种,价低时大家纷纷弃种的现象。 ”
专家表示,从全国范围内来看,要摆脱农产品价格“过山车”式的波动,还需建立涵盖品种、种植面积、产量等内容的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并及时通过网络、手机、电视等媒体向农户发布,建立产销一体化的运作机制,实现市场需求与农产品供给量的动态平衡。
此外,还有业内人士指出,去年的“毒生姜”事件对本轮生姜价格暴涨的作用不可忽视。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在出现质量安全事件时加强信息发布,避免消费者以偏概全造成“误打误伤”。因此,政府部门和媒体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时,应将“问题农产品”的产地、流通渠道、影响范围、处理情况等相关信息及时发布,引导市场理性消费。(何珂)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