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尼米茲號航母上的大廚在為參觀航母的來賓准備美食。
中國文化講究“民以食為天”,對於軍隊來說,能否吃得飽、吃得好,更成為維持部隊戰斗力和士氣的關鍵。而航母經常要在陌生海域航行數月,因此,“吃什麼”成了重要問題。最近中國海軍網刊登了幾張中國艦母“遼寧艦”官兵就餐和炊事兵做飯的照片,又讓讀者對航母這種大型艦艇的“吃飯”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麼在航母上,到底吃得怎麼樣呢?
打開航母菜單
美國航母
炸雞腿、火腿、肉排、時蔬水果、沙拉、甜品、冰淇淋、各種飲料一應俱全。廚房還會定期給官兵們“改善生活”,供應龍蝦、螃蟹、特等牛排等“主廚推薦菜”。風平浪靜時,官兵們會把艦載機“請到一邊”,在甲板上舉辦露天燒烤派對。
法國航母
每日三餐官兵們都能享受到3種開胃菜、一塊牛排或魚排、兩種蔬菜沙拉和3種飯后甜點等美食。餐廳外的主要艦員休息區,還設有自動售貨機,可以買到啤酒、果汁及礦泉水等飲料。
印度航母
飯菜雖無美國的豐富與法國的精致,但同樣可口。主要以雞鴨、魚蝦和羊肉為主,配有番茄、洋蔥、土豆、茄子、菜花等多種蔬菜,當然多以咖喱挂帥。另一種常見食物是印度烙餅,因制作簡單、味道香甜,深受官兵們喜愛。
美國核動力航母每月要用掉72000個雞蛋。
美國航母日均吃掉數萬美元
無論在哪個擁有航母的國家,航母都集中了一國海軍的精英力量,因此他們的飲食需求總是能得到盡可能的滿足。例如美軍的核動力航母餐廳裡,各種食品一應俱全﹔法國“戴高樂”號上配給標准遠在一般軍艦之上,每日三餐,艦員都能享受牛排魚排、蔬菜沙拉和甜點﹔印度航母上主要以雞鴨、魚蝦和羊肉為主,配有多種蔬菜。在海上生活,航母的飲食供應可說是極為豐富,遠超過一般艦船,僅次於頂級的豪華郵輪。
種類繁多的背后,我們必須考慮對於航母上人員的龐大供應量。航母少則一兩千人,多則五六千人。給這麼多人准備一日三餐甚至多餐,本身消耗的食材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以美國核動力航母為例,一艘平均擁有5000名艦員,大概會配有70至90名廚師,每天要制作16000至18000份餐,供餐時間從早晨6點一直到午夜12點,每個月要消耗1.3噸的炸雞、1.3噸魚肉、3.6噸的培根、3.6噸的牛排、3.5噸土豆、4噸生菜、5.4噸大米、11噸漢堡包、20噸熱狗、72000個雞蛋以及4500升蘇打水、6800升牛奶和15000升橙汁。
根據美軍公布的資料,一艘核動力航母平均每天消耗價值45000至65000美元的食物,每周需要補充180萬美元的食物,這樣計算下來,一艘航母在3個月的部署周期內,僅僅食物消耗就達到2100萬美元,約合1.3億人民幣!因此我們在網上看到美軍航母裡面的大餐,甲板上的“燒烤晚會”,這些其實全都建立在極其巨大的物資消耗基礎之上,而且對海上后勤保障能力提出了極高要求,一方面是物資的輸送手段,一方面必須能夠在海外港口進行補給,最好是擁有海外軍事基地。
菜譜周期縮短營養更趨均衡
盡管看上去食品的種類非常豐富,但由於受到海上補給和食物儲藏手段的限制,航母實際上有一個周期性的菜單來滿足官兵的需要。例如美軍航母以前執行的是一個21天的菜譜,2007年以后改為一個14天周期的菜譜,最近又開始試驗一個7天的菜譜,而法國“戴高樂”號航母一直實行的是14天的菜譜。
從海軍的作戰特點來看,菜譜的周期縮短,意味著官兵食用漢堡包、熱狗這類不健康快餐食品的幾率大大降低。盡管從網上照片來看,美軍航母的飲食極為豐富。但考慮到美軍航母的作戰和巡邏壓力,很多官兵依然要被迫食用漢堡、熱狗這類高熱、高脂肪食物,來滿足高負荷工作對熱量的要求。而且這類食物易於儲藏,對補給的壓力更小。由此來看,“戴高樂”號航母的伙食很可能比美軍還要強上一籌。這不僅是法國人的廚藝更加出色,更是因為法軍“戴高樂”號航母的執行任務范圍也遠小於美軍核動力航母,對后勤的壓力沒有這麼大。
現在美軍縮減菜譜的周期,艦上官兵自然大為歡迎。新食譜營養更均衡,更有利於艦上官兵健康,特別在主菜中增加了烤雞肉、烤魚以及蔬菜和沙拉的比重,降低了快餐的比例。從技術上來說,美軍採用的手段是開始大量使用半成品和成品食物,也就是根據營養搭配,將主菜的份量、調料事先搭配好,到了艦上廚師僅僅把每份主食加熱好就可以了。這一方面減輕了補給的壓力,也降低了艦上廚師的工作壓力。雖然口味肯定比不上餐館的手藝,但是比快餐食品已經大為進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