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城鎮化規劃基本定稿 專家稱打破戶籍是方向(網絡配圖)
未來的中國城鎮化道路該怎麼走?一份國家層面上的規劃即將給出答案。據報道,由國家發改委牽頭、10多個部委參與編制的《全國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規劃 (2011-2020年)》將於今年全國兩會前后對外頒布。屆時我國城鎮化的方向應更為明確。
在推進城鎮化的進程中,戶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的改革仍是繞不過去的障礙。業內專家認為,要破解難題,戶籍制度、土地制度改革應聯動。戶籍方面先讓長期在城市打工的農民工能夠市民化﹔土地方面要提高農村征地補償,逐步實現農村集體土地同權同價參與城鎮開發。
規劃已基本定稿
新年伊始,中國未來的城鎮化道路似乎也更加清晰。
最新消息顯示,由國家發改委牽頭,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住建部等十多個部委參與編制的《全國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規劃 (2011-2020年)》已經基本定稿,並將於今年全國兩會前后對外頒布。該規劃將涉及全國20多個城市群、180多個地級以上城市和 1萬多個城鎮的建設,為新型城鎮化提供了發展思路,提出了具體要求。
據《經濟觀察報》報道,未來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將遵從“公平共享”、“集約高效”、“可持續”三個原則,按照“以大城市為依托,以中小城市為重點,逐步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要求,推動城鎮化發展由速度擴張向質量提升“轉型”。
具體到對新型城鎮化的戰略布局,則是在東部地區,優化提升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逐步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城市群﹔在中西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的地區,培育壯大若干城市群。
在此基礎上,優先發展區位優勢明顯、基礎條件較好的中小城市,有重點地發展小城鎮,把有條件的東部地區中心鎮、中西部地區縣城和重要邊境口岸逐步發展成為中小城市。
知情人士透露,圍繞未來城鎮化戰略布局,下一步國家還將統籌推進鐵路、公路、水運、航空、輸油氣管道和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以此來發揮其對城鎮化發展的支撐和引導作用。
土地戶籍皆關鍵
推進新型城鎮化顯然不是僅僅出台一個規劃那麼簡單,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對媒體表示,城鎮化改革的綜合配套措施也將會相繼出台,內容涉及土地、戶籍、社會、醫療衛生及教育等。
而對更多專家來說,要破解中國城鎮化的改革難題,現行的土地和戶籍管理制度是兩個繞不開的障礙。因此一段時間以來,各界熱議城鎮化的主要焦點就在土地和戶籍上。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去年12月18日就曾明確表示,2013年我國將總結全國城鎮發展改革試點經驗,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抓緊研究制定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措施。
幾天后的12月24日,提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就刪除了現行法第47條中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以及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30倍的內容草案規定。還把住宅從地上附著物中單獨列出,並增加了社會保障補償。與此同時,戶籍制度的改革也已提上議事日程。
“戶籍改革看似簡單,但要落實與城市戶口相挂鉤的利益卻很難。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宏觀室主任黨國英對媒體表示,“打破戶籍肯定是未來城鎮化改革的方向,但具體操作問題十分復雜,各省差異很大,隻有逐步試點逐步推開。 ”
多種模式供探索
另一方面,對於未來新型城鎮化的模式,勇於探索的各地方也呈現出了不同面貌。
近年來在全國先后出現過各種新型城鎮化的改革嘗試,如天津模式、成都模式、廣東模式以及江蘇模式和浙江模式。有分析人士將之總結為,工業向產業園區集中,農地向集約經營集中,村民向新型社區集中和土地有償轉讓使用。
有媒體預測,各地的共同經驗很可能會集中整合,作為全國性規范推出。但在全國性規范尚未推出之前,已經有地方開始動作了,今年首先邁步的是浙江。
浙江省發改委主任孫景淼在去年12月25日舉行的 “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上指出,要“開展撤鎮設市的制度和路徑研究”。 隨后便傳來消息,浙江在初步考慮建立小城市試點鎮用地指標單列制度,爭取國家在浙江率先開展撤鎮設市試點,將條件具備的鎮升格為小城市。國家層面上除了頒布規劃外是否還將對城鎮化的具體模式給出意見也尚未可知。但面對城鎮化的種種藩籬在逐漸突破,2013年,全國各地都將掀起新一輪城鎮化熱潮。
- 連平:新型城鎮化是下一輪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 分析認為城鎮化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新策略
- 擴大內需尋求新增長點 “新型城鎮化”投資漸熱
- 警惕城鎮化背后的地方政府融資風險
- 侯永志:城鄉差距量大面廣 新型城鎮化重在提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