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將把生態文明理念和原則融入城鎮化全過程,走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道路,將創造出許多新的投資需求。據估計,按照現有城鎮化速度,年均20萬億元以上的投資規模將會維持20年左右。可想而知,如此長時期大規模的投資需求,必將成為下一輪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新引擎。
十六大以來,我國城鎮化發展迅速。據統計,截至2011年,我國城鎮化率已達51.3%。但與此同時,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貧富收入差距不斷擴大,城鎮化質量亟待提高。在外需持續低迷,新的內需尚未培育成型背景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將推進城鎮化作為新時期重要戰略任務之一。這對於當前大力培育內需、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和提升經濟增長質量等諸多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城鎮化建設必將伴隨大量固定資產投資,並相應產生諸多相關需求,從而成為下一輪經濟增長的引擎。通常情況下,城鎮化的過程伴隨著農村人口向城鎮的轉移,城鎮規模呈從小到大、城市群不斷壯大的發展狀態,二、三產業逐步集聚。城鎮化過程中伴隨發生的一切,比如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居民住房建設配套的醫院、學校等民生服務需求等,進而為維持生活所需的耐用消費品、汽車等商業服務需求等,均需投入大量的資金,從而必然會帶動投資擴大,推動經濟增長。尤其是新型城鎮化帶來的內涵式發展更值得關注。未來約2億農村轉移人口的市民化過程,必然伴隨著住房、公共設施和服務行業的需求不斷擴大的過程。新型城鎮化將把生態文明理念和原則融入城鎮化全過程,走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道路,將創造出許多新的投資需求。據估計,按照現有城鎮化速度,年均20萬億元以上的投資規模將會維持20年左右。可想而知,如此長時期大規模的投資需求,必將成為下一輪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新引擎。
新型城鎮化的建設在創造大量新就業機會的同時,必將促進整體產業轉移和產業結構升級,尤其是要與區域經濟發展的產業布局緊密銜接,實現經濟增長由“量”向“質”的轉變。在城鎮化推進過程中,由於發生大量資金的投入、人口的持續集中等現象,必然創造出許多新的就業崗位,這些就業崗位從要求相對較低的勞動密集型到技術熟練型以至知識管理型等幾乎全覆蓋,從而可以為新進入城鎮的農民、長期在沿海工業城市打工的技術農民工、乃至新的大學畢業生提供全方位的就業機會。城鎮化的建設和實現,可以使中西部地區較為有效地承接沿海發達省市需要轉移的產業,為發達省市實現產業升級提供了極好的外部條件。改革開放以來,沿海省市在承接部分發達國家產業轉移后,成功實現了經濟的快速發展,經過近30年的消化吸收,沿海發達省市需要將傳統產業轉移出去,以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因此,及時推出新型城鎮化戰略和舉措,必將促進整體產業轉移和產業結構升級。
新型城鎮化的成功推進將有助於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減小收入貧富差距,促進消費持續增長。根據近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指導原則,新型城鎮化將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著力提高人口城鎮化水平。當前大力推進城鎮化,在創造大量國內投資需求的同時,還可以有效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培育潛力巨大的國內居民消費需求。此輪城鎮化的重要內容是推動其內涵式發展,即大力推進農村轉移人口的市民化過程。隨著土地、戶籍制度等方面改革的推進和財政投入的擴大,約2億農村轉移人口將均等化地獲得城市所提供的社會保障和醫療教育等方面的公共服務,真正融入城市體系,從而會在很大程度上釋放這部分人口的消費需求。這一方面將提升消費這駕馬車在推動經濟增長中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還有助於有效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
如何更好地發揮城鎮化的政策紅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除了要推行土地、制度和戶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以外,還有必要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關鍵問題。
一是在推進新一輪城鎮化建設中,必須堅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有效避免低水平的重復建設和以環境污染換取經濟發展等業已証明不可持續的政策和做法。過去30年的經濟快速發展,已經表明固定資產投資在拉動經濟增長中的關鍵作用,但也毫不留情地暴露了缺乏科學規劃的投資對於經濟持續發展的傷害。因此,在未來5年或10年甚至於更長時期內,必須要把生態文明理念和原則融入城鎮化全過程,科學地規劃諸如基礎設施、民生工程、產業布局等方面的資金投入和使用,防止出現交通擁堵、空氣污染、給水排水落后等眾多“城市病”。
二是在推進城鎮化建設中,必須特別關注新城鎮居民和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增長情況,促進收入貧富差距快速縮小。近年來,政府在縮小貧富差距方面作了很多努力,但成效甚微,其關鍵原因是非城鎮居民以及低收入群體收入不僅基數低,而且增長也相對有限。因此,在推進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特別要關注新城鎮居民和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增長,並對其實施政策傾斜。一方面助推縮小貧富差距目標的盡快實現,另一方面還可以防止城鎮化的表象化,避免農民失地又失業的產生。而這方面的反面教材也俯拾皆是,一些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城中村和貧民窟伴隨著城鎮化過程而產生,不僅沖銷了城鎮化的諸多紅利,而且還產生了新的社會問題。
三是推進城新型鎮化建設,必須堅持城鄉一體化發展。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城鎮化戰略不應削弱對農村建設和發展的重視。“農業、農村和農民”三農問題,將長期存在於我國農村經濟工作之中,其重要意義絕不亞於城鎮化本身。城鎮化建設和農村建設相輔相成。城鎮化的實現可以解放農村富余勞動力、集中優質耕地等,為農村和農業現代化創造條件。農村建設的快速發展,可以提高農民收入,為城鎮化的實現提供物質基礎、創造消費需求等。反過來,農村建設和發展的狀況也會反制城鎮化實現。環顧全球,城鎮化率較高的發達國家,均擁有現代化的農業生產和先進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反之,農村的城鎮化往往難以實現或其結果有這樣那樣的瑕疵和不足。因此,必須堅持城鄉統籌,把推進城鎮化和工業化、農業現代化緊密結合起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實現城鄉經濟一體化發展。(連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