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市民化”不能與土地挂鉤--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農民工“市民化”不能與土地挂鉤

——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韓俊

2013年01月06日07:5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提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過程,本質上是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過程。戶籍制度改革方向是逐步突破戶籍與福利合一的制度

“市民權”不能與土地挂鉤,盡快明確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權能,探索建立農民工承包地和宅基地的流轉或退出機制

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一個核心問題是農民工市民化問題。黨的十八大提出,加快改革戶籍制度,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如何更好實現這些目標,本報記者專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韓俊。

以健全公共服務制度為核心,穩步推進農民工市民化

記者:我國大量農民工融入城鎮難,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韓俊:2011年我國農民工總量達到2.53億人。目前,不到4個城鎮常住人口中,就有1個是非戶籍的常住人口。大量進城就業、居住半年以上的農民工就被統計為“城鎮常住人口”,但他們享受的公共服務水平卻比較低。主要表現在:

落戶難。一些地方的戶籍改革對流動人口基本沒有放開,或者設置的門檻較高。

住房難。大部分地區未將農民工作為住房保障對象,缺乏針對農民工特點的租金補貼和實物配租政策。

看病難。由於新農合報銷限制,農民工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比例不高,以及經濟狀況不佳等原因,大量農民工難以獲得城市正規醫院的醫療服務。

子女入學難。目前約20%的農民工隨遷子女無法入讀全日制公辦中小學校,最近很多省份陸續公布了異地中考高考方案,但人口流入省份的方案“門檻”整體還是比較高。

記者:大量農民工盡管在城鎮就業和居住,但還沒享受到同等的公共服務,如何改變這種狀況?

韓俊: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過程,本質上就是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過程。要以健全公共服務制度為核心,穩步推進農民工市民化。

 

我國城鎮化:
相關評論:
(責任編輯:喬雪峰、聶叢笑)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