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2月16日電 (記者 李海霞) 剛剛閉幕的201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任務,也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要圍繞提高城鎮化質量,因勢利導、趨利避害,積極引導城鎮化健康發展。”
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分析2013年經濟工作時,再次提出“要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由此可見,推進新型城鎮化已被提到了中國決策層各個層面的議事日程上。
城鎮化被新一屆領導集體列為未來中國經濟新增長點及最大潛在內需之源,關於城鎮化的討論與信息蜂擁而來。
上海証券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城鎮化率每增加1個百分點,大概能夠帶來7萬億元的市場需求。由此,城鎮化發展將會釋放巨大投資和消費需求,這將是未來促進內需的戰略著眼點。同時,上海証券認為,改革紅利釋放,尤其將體現在加快城鎮化發展步伐上,它將是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主要動能。早前時候,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指出,改革是中國發展的最大“紅利”。
作為傳統的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投資、出口和消費,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尹中卿認為,這三者的動力已逐漸減弱。“新的‘三駕馬車’已經顯現,就是城鎮化、信息化以及民生建設。”
“城鎮化的方向是正確的,”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說,“把城鎮化與農村人口市民化結合起來,更是核心之核心。”
易憲容說,城鎮化真正改變的是中國現代化的進程。“因為農民進城,不僅需要提供基本居住條件或大量的住房,而且農民生活方式、消費與收入水平也會發生較大改變。”
經濟學家稱,雖然“新型城鎮化”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但如要充分發揮其經濟拉動作用,將牽涉到很多領域的體制轉型。
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原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賀鏗今天下午表示,中國城鎮化率比較低,實際上不到35%。在今后的十年二十年,城鎮化將是經濟的增 長點,也是推動積極發展的新動力。同時,他認為,城鎮化不能依靠政府來主導,而是逐步引導。
原發改委副主任彭森則認為,城鎮化要讓農民享受紅利,而關鍵在於讓土地流轉起來。“新型的城鎮化,必須要依靠市場的力量,依靠民眾的願望依靠改革的措施,而不是走過去傳統的老路。”
彭森說,城鎮化最難最核心的還是生產要素的城鄉流通市場化,就是要素一定要按照市場規則平等交換。“改革是發展的最大的紅利,城鎮化是中國未來發展的最大紅利。城鎮化的問題即是發展的一個戰略性的重點,同時也是改革的一個關鍵性課題,最后城鎮化能不能為中國的發展提供紅利,關鍵一條靠市場化的改革。”
早前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增加城鎮綜合承載能力,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場化。” 易憲容認為,其中,“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場化”,是個特別有新意的提法。他說,這正是與之前的片面追求GDP增長的城鎮化的最大區別所在:不是鋼筋水泥的城鎮化,不是城市空間擴張及推高GDP的城鎮化,而是盡力促使“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把城鎮化與農村土地使用效率、與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緊密聯系起來。
“這樣的城鎮化,才能真正成為中國未來經濟發展最為重要的消費增長點及未來中國經濟增長之動力。”易憲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