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15家IPO企業現場檢查已告尾聲
近期IPO財務核查牽動著市場的神經。本周,首輪抽查的15家首發(IPO)企業現場檢查已告尾聲,核查小組即將形成檢查報告上報監管部門。
按照監管部門日前在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對核查人員的培訓要求,有爭議的會計處理問題必須獲取完整的証據上報,由監管部門做判斷。
該培訓還要求,核查小組在參考中介機構底稿的基礎上,必須自行查閱內部資料及外部取証,其中規定的六大檢查重點包括:收入、成本、資金流、三項費用、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其中,對收入的檢查採用多重分析方法。
六大檢查重點
據了解,監管部門分兩輪對首批被選中的30家IPO在審企業財務報告進行審查,第一輪現場檢查15家企業,並相應組成15個檢查組。
一位上海券商的保代告訴記者:“此輪現場檢查更多的是檢查中介機構是否勤勉盡責、有沒有存在疑點,短短兩周的時間不可能對項目重新審計。”
據核查人員透露,現場檢查是為了驗証中介機構是否按照規定做了盡調、做了自查,對中介機構的驗証取得適當的証據。
據了解,監管部門日前在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對核查人員進行了培訓,要求取証過程要保持獨立性。核查分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規定動作包含6大重點:收入、成本、資金流、三項費用、固定資產、在建工程。
由於綠大地、萬福生科虛增收入的前車之鑒,此次現場檢查對收入指標的關注度頗高。監管部門人士要求核查人員對發行人收入採用多重分析方法,包括同行業分析、客戶構成變動分析、客戶交易明細分析、價格變動分析、銷售量變動分析等,以確定測試客戶的名單。
在此基礎上,該項檢查要取得客戶銷售或服務合同,以及獲取相關客戶明細賬。“自行查閱企業內部資料及外部取証,參考但不依賴中介機構的工作底稿。”上述保代表示。
總之,對交易的真實性要做檢查。獲取相關客戶明細賬,執行賬表核對、賬賬核對、賬與原始憑証核對等程序。檢查憑証與物流,檢查原始憑証是否齊全、真實、與合同規定一致。
會計處理或有容忍度
記者獲悉,核查小組對IPO企業成本的核查,則要求以分析性程序為主,走訪、訪談等為分析性程序提供資料支持,留意完工百分比、配比原則。
在核查資金流方面,核查人員則需關注被抽查的IPO企業貨款是否來自客戶,銀行日記賬和進賬單是否有記錄,包括追蹤回款情況,查核進賬單和銀行日記賬、對賬單等。
此外,還應關注IPO企業的固定資產與在建工程的真實性及后續核算的合規性,分析是否存在通過固定資產及在建工程的會計處理來調節利潤的情況。
“以往IPO在會計處理上,普遍會在一定范圍內通過提前確定收入、延后費用來粉飾業績。”深圳一名資深保代告訴記者,最近出事的投行不少,於是券商最后的做法是嚴控風險。
一位投行人士表示,“對把假的做成真的項目,監管部門是絕不手軟的”,不過在會計處理上,根據重要性原則,應該會有一定的容忍度。
尋求建立長效機制
對於IPO核查,多位投行人士向記者表示,理解並支持監管層的核查,隻有狠狠地打擊敢於造假和過分包裝的企業,市場的風氣才能正起來。
據了解,監管部門相關負責人在上述培訓會上曾表示,財務檢查不可長期為之,但通過本次檢查進行反思,尋求長效機制的建立。
“為了這次自查,投行整理了非常詳細的核查科目、細項,往后做項目肯定也能用得上。”深圳某分管投行的券商副總裁表示。
記者注意到,4月1日至4月18日,証監會公布的在審名單新增了匯綠園林、微光電子等5家“初審中”企業,在“是否提交財務自查報告”一欄中顯示“不適用”。對此,有投行人士猜測,這也許意味著新申報的企業不再需要遞交自查報告。
另一位監管部門負責人在培訓會上則表示,當前的資本市場環境是溫水煮青蛙,如不改革不整改,不出三年資本市場就會垮掉。IPO重新啟動,不按老辦法,要進行市場化的改革。
該監管部門負責人還提醒,以后隻要發現造假,就按綠大地的處理方式進行處理,讓懷著僥幸心理的人沒法心存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