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歌詞說“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但對於已是亞洲最大化妝品連鎖店的莎莎國際(00178.HK)來說,恰恰是因為“隨便”而成功。
夫妻檔的粉紅色夢
每一個到過香港商業區的內地旅客,一定對莎莎那粉紅色的大招牌有印象。進入莎莎的店鋪和網店,也是一片粉紅,粉紅色的Logo(商標),粉紅色的背景。對於獲頒授香港銅紫荊星章的太平紳士郭少明及其太太郭羅桂珍來說,莎莎就是他們曾經的一個粉紅色夢。
1978年是莎莎的發跡之年。那一年,郭少明還是香港運輸處的一名收銀員,屬於公務員,郭羅桂珍是一名專業美容顧問。
正好當時這對夫妻住所樓下的銅鑼灣總統商場有一家小型化妝品店要轉讓,郭羅桂珍想頂下來,便詢問丈夫的意見。“我答隨便,隻要錢夠就行。”郭少明說。
正因為郭少明的“隨便”兩字,郭羅桂珍從媽媽手裡借了2萬港元頂下了這間僅4平方米的小店。大約兩星期后,郭少明被太太叫去收鋪。
此后,在仔細玩味“隨便”這兩個字時,郭少明有不小的感慨,“如果我知道會發展到今天如此大的規模,一定不敢說隨便這兩字了。”
店鋪頂回來的時候,名字就叫莎莎,郭羅桂珍不喜歡這個名字,覺得帶著前店主失敗的痕跡。但在當時改名需要一千港元,而兩人資金緊張,頂這間店的錢還是借來的,隻好沿用這個名字。多年后隨著莎莎的發展壯大,夫妻倆才發現這是個難得的好名字——因為無論韓國、日本、英國,什麼地方的方言,一提到香港的莎莎都不會念錯,很容易介紹給朋友。
上世紀70年代末,香港銷售化妝品的地方,隻有百貨公司的美容專櫃和藥店,而且多為一櫃一品。小小的莎莎,根本無法跟這些大的專櫃和藥店競爭。於是,夫妻倆在自家小櫃台上採用超市模式,在香港第一個擺出化妝品的開放式貨架,把多種化妝品混搭出售,並且讓給客人折扣。
這種營銷方式吸引了大量顧客,夫妻檔的粉紅色夢也越做越大,現在的莎莎,是香港平價化妝品連鎖店的NO.1,成為第一個將“折扣優惠店”概念引入化妝品零售業的成功典范,也是經典的草根成功營銷案例。
並不“隨便”的經營路
雖然莎莎因“隨便”二字而誕生,但這對夫妻經營起來可不敢“隨便”。
郭少明清楚地記得,第一天,莎莎的營業額是32港元。當時他身兼兩職,晚上十一點去運輸處上班收銀,早上七點下班,上午十點鐘,再去店鋪幫太太。當時的香港,極少有男士賣化妝品,愛面子的郭少明,每次都蹲在一米高的櫃台后面,躲著顧客。
不久夫妻倆在尖沙咀開了第二間分店,生意非常好,於是加快了發展的步伐,一直到1997年在香港開設了10間分店。1997年,莎莎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其股份認購高達500多倍,市值近40億港元。籌集了大量資金的莎莎開始向海外拓展業務,將店鋪擴張至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和中國台灣、澳門及內地。
目前莎莎的店鋪幾乎遍布全港所有繁華商業區,對內地旅客來說,這是與迪士尼、海洋公園等景點一樣的香港必游之地。截至今年6月30日,莎莎總共有274間店鋪,包括8個單一品牌專櫃/專門店。
而根據截至今年3月31日的2013年年報,莎莎全年營業額已達到87.56億港元,日均營業額接近2400萬港元,與開業第一天的32港元不可同日而語。目前莎莎股價為6.8港元,市值已達到193億港元,比起上市之初也翻了幾倍。用郭少明的話來說,看莎莎的賬本,像看一本香港歷史書。
而在莎莎的成功擴展過程中,郭少明也被太太從櫃台后面領出來見顧客,后來辭去了公職,專心經營莎莎。這位斬獲眾多國內外商業大獎的莎莎國際控股主席兼行政總裁,也已不介意自己是沉浸在這片粉紅色海洋的男士,他調侃自己貪靚,每天都要洗頭涂面霜,因為要逐一親身試用全球採購來的化妝美容新品,以考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