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投資者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擔憂的影響,過去一周美國股市經歷“坐過山車”式的大幅震蕩,三大主要股指紛紛下跌,堪稱“黑色的一周”。其中,標准普爾500指數9日起兩天內下跌3.2%,是自去年6月以來最差表現。一周內,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跌了2.7%,並連續3個交易日波動超過200點。受科技板塊整體下跌拖累,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截至10日大跌2.3%,一周內累計下跌4.5%。
今年5月中旬以來,科技藍籌股是領漲美股本輪反彈的主力,如今,以半導體芯片類股為主的科技板塊遭遇重創。據悉,美國微芯片科技公司9日公布的第二財季業績預期低於此前,並警告稱“又一次行業回調已開始”,10日股價即下跌12.26%。同時英特爾公司等許多芯片制造商的股票也紛紛遭遇賣盤,導致大盤出現下跌。
分析人士表示,從盤面可見,美股波動性正在顯著回升,市場的緊張程度也越來越高。引發美股震蕩的原因是多重的,其中主要是市場對全球經濟增長仍存不確定性。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7日在其秋季年會期間宣布,將2014年和2015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分別下調至3.3%和3.8%,這是該機構今年內第三次下調預期。9日,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發表講話,透露歐元區經濟增長正在放緩,同時德國公布一系列疲軟經濟數據,這些無不令市場人士感到失望,美股開始大跌。有數據顯示,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波動指數10月份以來累計攀升了30.2%,足見投資者憂慮情緒。
與此同時,近期美元走強且油價重挫,也助推了美股下跌。高盛公司近日發布報告稱,第三季度最關鍵的兩個因素是美元和油價。原油價格在過去三個月已重挫16%,原油公司的收益因此大幅削減。這一期間,歐元對美元也貶值8%,且接下來可能仍將進一步走弱,而強勢美元無疑會侵蝕美國以外的銷售收入,打壓國際需求等。高盛高級分析師斯奈德認為,短期股市是否遭到拋售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企業的收入流,目前來看,那些在歐元區業務較多的公司影響會更為負面,而以國內市場為主的公司收益不會有大的影響。
《華爾街日報》刊文指出,眼下,全球經濟增長疲軟是市場擔憂的焦點,有市場人士警告,美股將會下跌10%甚至更多,但也有人認為美股出現熊市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全球經濟的疲軟並不足以拖美國下水。
(本報華盛頓10月12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