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驗表明,股指期貨是股票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股票市場穩定運行的必備工具,是成熟資本市場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隨著境內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推進和股票市場改革的深入,投資者迫切需要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和避險機制。無論是考慮境內資本市場自身的發展需求,還是從金融安全戰略、金融穩定角度出發,建立與發展自己的股指期貨市場成為歷史的必然。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在歷經十年的研究與籌備之后,於2010年推出了境內市場第一張股指期貨合約——滬深300股指期貨,實現了金融期貨市場零的突破。發展至今,股指期貨的規模穩步增長、功能逐步發揮,股指期貨已經成功嵌入境內資本市場並產生積極的影響。
一、滬深300指數期貨的誕生
在20世紀90年代末,境內就已經開始進行股指期貨方面的系統性研究並於2001年完成了“股票指數期貨市場總體方案設計”的報告。2004年,國務院做出了關於“研究開發與股票和債券相關的新品種及其衍生產品”的戰略部署,到了2005年,伴隨境內証券市場股權分置改革全面推開,推出股指期貨的制度性障礙得以解除,上市股指期貨的條件已經具備。
2006年9月8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經國務院批准成立。股指期貨籌備工作從交易制度、風險管理、技術系統、投資者教育等多方面緊鑼密鼓地進行准備。2006年10月,為了更好地檢驗產品及規則、積累管理與運作經驗,中金所以市場代表性高、套期保值效果好和抗操縱性強為原則,選取滬深300指數為標的,正式開展股指期貨仿真交易,吸引了商業銀行、証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貨公司、個人投資者參與,打下了扎實的市場基礎。
在股指期貨各項籌備工作加緊推進的過程中,爆發了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引發了全球對於金融創新與風險監管的深刻反思。中國証監會指導中金所對股指期貨進行了針對性的制度安排,制定了一系列更加嚴格的風控制度和措施,確定了股指期貨投資者適當性制度,建立了跨市場監管協調機制,不斷深化投資者風險教育。
2010年4月16日,經過漫長而艱苦的籌備,境內首個金融期貨品種——滬深300股指期貨——在中金所挂牌交易,實現了境內金融期貨市場從無到有的艱難跨越。
二、滬深300股指期貨發展的三個階段
2010年4月16日滬深300股指期貨正式起航至今,已三年有半。古語雲:“三歲看大”。因此,客觀理性地認識股指期貨市場的發展階段,對於確立未來金融期貨的發展定位具有重要意義。在反映股指期貨市場運行狀況及發展階段的眾多指標中,持倉量是期貨市場區別於股票市場特有的統計指標,代表著市場的量能,反應了市場主流交易行為,蘊涵著豐富的市場信息。持倉量的變化濃縮了股指期貨的發展特征,以持倉量為衡量指標,境內股指期貨市場呈現三個較為明顯的發展階段。
(一)第一階段:十年一劍,厚積薄發
2010年4月至2010年7月,滬深300股指期貨持倉量呈現迅猛增長態勢,持倉量由上市首日的3590手迅速增至2010年7月28日的34250手,增幅超過850%。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台灣地區加權股指期貨、印度S&P CNX NIFTY股指期貨持倉規模突破3萬手耗時近3年﹔韓國KOSPI200股指期貨則耗時2年﹔即便是在股指期貨市場發達的香港,H股指數期貨持倉量突破3萬手也花了近1年時間。滬深300股指期貨持倉量快速增長的背后,是境內資本市場對於避險工具的渴求,是股指期貨歷經8年研發、4年籌備的厚積薄發。
(二)第二階段:細心呵護,蓄勢待發
2010年8月至2011年9月,滬深300股指期貨持倉量蓄勢盤整,圍繞3.5萬手上下小幅波動。從直觀表象上看,持倉量的相對穩定與股票市場的宏觀環境息息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8月初至2011年8月底,滬深300指數整體呈現小幅盤整態勢,期間指數下跌幅度僅為2.4%,投資者整體持倉意願降低,全市場持倉量持倉上漲缺乏動力。
但是,整體持倉量相對穩定的背后,卻是市場結構的不斷優化。在此階段,中金所一方面針對股指期貨市場剛剛起步,必須防范風險,加強監管,用心呵護的“幼年”特征,不斷完善制度,及時採取堅決措施抑制市場過熱傾向,加強風險實時監控,及早防范風險隱患,引導市場平穩有序發展。另一方面積極加快推進機構投資者入市,不斷完善市場結構,在此期間証券公司、証券投資基金開始逐步參與股指期貨市場,QFII、信托公司等機構參與政策也陸續推出。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8月初至2011年9月底,在整體持倉規模相對穩定的前提下,自然人客戶的持倉佔比從初期近90%下降至65%左右﹔套期保值及套利交易持倉佔比則從期初的8%上升至30%左右。持倉結構的持續優化,為股指期貨市場規模的穩步增長、避險功能的進一步發揮夯實了基礎,積蓄了力量。
(三)第三階段:茁壯成長,結構改善
歷經近一年時間的蓄勢盤整,2011年10月起,滬深300股指期貨持倉量重拾升勢,開始持續穩步增長。持倉量由期初4萬手左右,增至目前超過12萬手,最高曾達2013年2月20日的134810手,增幅超過230%。
本階段滬深300指數趨勢明顯的下跌及上漲行情,激發了投資者的對沖避險意願,迫切需要股指期貨市場進一步發揮其避險功能。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10月初至2012年11月底,滬深300指數由3044.23點跌至2139.66點,累計下跌近30%﹔隨后兩個月(2013年2月初)又快速上漲至2800點左右,累計漲幅近30%。在此背景下,投資者借助股指期貨管理股票資產價格波動風險的需求不斷增加。
面對市場的強烈呼聲,中金所進一步創新思路、完善制度、採取措施不斷降低市場運行成本,促進股指期貨市場功能發揮。2012年2月3日,中金所發布修訂后的《套期保值與套利交易管理辦法》,優化套期保值管理業務管理,引入套利業務的制度措施﹔2012年5月31日起,滬深300股指期貨持倉限額由100手調整為300手﹔2012年6月1日起,滬深300股指期貨手續費調整為萬分之0.35﹔2012年6月29日起,滬深300股指期貨保証金標准統一下調至12%﹔2012年9月1日起,手續費標准再次下調至萬分之0.25﹔2013年3月11日起,持倉限額再次擴大至600手。
截至目前,滬深300股指期貨的持倉量已由上市初期的不足5000手,增至超過12萬手。隨著機構投資者、套保和套利交易者的市場參與度不斷提高,投機持倉佔比不斷下降,套保套利成交持倉佔比逐步上升,市場結構日趨改善,市場表現日益理性,避險功能穩步發揮。
在強調功能發揮的同時,我們也應當清醒地認識到,相比於股指期貨市場自身的成交量及現貨市場的市值規模而言,股指期貨的持倉規模仍相對較小,股指期貨市場的發展仍處於初級階段。從成交持倉比看,韓國、中國台灣地區等新興市場基本維持在2∼3倍,歐美成熟市場則基本維持在1倍左右,而滬深300股指期貨持倉成交比仍維持在5∼7倍這一水平。從股指期貨持倉與股票市場市值規模比看,成熟市場的比例約為1.5%至2%,新興市場基本維持在0.8%∼1%,目前滬深300股指期貨持倉金額約為900億元,股市流通市值約為20萬億,持倉規模與股票市場市值比僅為0.45%。因此,境內股指期貨市場仍處於發育階段,需要社會和市場各方給予更多的呵護、理解和關心,使之更加根深干壯。下一階段,持續優化完善市場投資者結構,鼓勵包括外資在內的機構客戶的更廣泛參與﹔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不斷降低市場持倉成本,加快組合保証金及有價証券沖抵保証金制度的引入,是進一步擴大股指期貨市場持倉規模,促進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
三、 股指期貨對資本市場已經產生積極影響
一個完整意義上的股票市場,應該包括股票發行一級市場、股票交易二級市場和管理股市風險的股指期貨市場。這三個部分有機協調,構成一個不可分割、相伴共生的統一整體。股票一級市場實現了籌資,二級交易市場實現了資產定價和優化配置,而股指期貨市場則實現了股市風險的分割、轉移和再分配,保障了股市健康、持續發展。具體來看,股指期貨給境內股票市場帶來了三方面積極影響。一是完善市場結構,改變市場單邊運行機制,促進合理估值和內在穩定﹔二是提供避險工具,促進避險文化形成﹔三是完善金融產品體系,增加市場的廣度和深度,改善股票市場生態。
(一)完善市場結構,改變市場單邊運行機制,促進合理估值和內在穩定
經過近年的深化改革,境內資本市場發生了轉折性變化,但“新興加轉軌”的特征還很明顯,主要表現為:大起大落、波動頻繁、換手率高。這不僅不利於保護廣大中小投資者利益,也不利於股市發揮國民經濟晴雨表的作用。造成境內股票市場頻繁大幅波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與境內股市所處的發展階段有關以外,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境內股票市場是一個單邊市,缺乏雙向交易與對沖平衡機制。
第一, 股指期貨提供雙向交易機制,增加了市場平衡制約力量,有助於降低市場波幅和震蕩頻率。
股指期貨提供了一籃子股票的多空雙向交易機制,在股市非理性上漲時,投資者的看空預期能夠在期貨市場上實現,起到平衡股價的作用﹔在股市非理性下跌時,又能通過期貨做多給予市場支撐。這就猶如為股票市場增加了內在減振器,使得股價圍繞合理的估值水平,在一個相對較小的范圍內波動。據統計,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中,已推出股指期貨的22個市場,股市平均跌幅為46.9%,其中新興市場跌幅也隻有47.1%,遠低於沒有推出股指期貨市場63%的平均跌幅。在新興市場國家印度,其上市股指期貨后三年股市波動率比上市前一年分別下降了14.7%、32.2%與51.6%。
第二, 股指期貨有利於機構投資者穩定持股,更好地發揮穩定市場的作用。
近年來,境內不斷培育和發展機構投資者,積極推動長期資金入市。但由於境內股票市場缺乏做空機制,許多機構投資者的行為與散戶差別不大,隻能被迫採取“高拋低吸”的方式,通過頻繁買賣股票來盈利,操作手段單一,投資行為呈現“機構投資散戶化、長期資金短期化”,難以充分發揮穩定市場的作用。有了股指期貨等做空工具,機構投資者能夠可以利用期貨市場進行“期貨替代”,變現貨交易為期貨交易,減少在現貨市場上的頻繁沖擊性操作,增強穩定持股的信心,降低股價波動水平。
(二)提供避險工具,促進避險文化形成。
近年來,隨著國際金融市場風險日益復雜化,股指期貨的風險管理功能受到人們的廣泛認可。但境內金融市場在規模迅速擴大的同時,由於缺乏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猶如商船航行於茫茫大海之中而沒有購買保險一般。發展股指期貨,提供避險工具,不僅有助於投資者規避市場系統風險,而且可以優化社會風險結構,培育避險文化,現實意義十分顯著。
第一, 股指期貨是投資者規避系統風險的基礎工具,是市場風險轉移的重要通道和出口。
股市中的非系統風險能夠通過分散化投資來消除,但系統風險無法簡單切割。而且,境內股市系統風險遠高於成熟市場,使得系統風險防范顯得尤為重要。在成熟市場上,管理系統風險的工具就是股指期貨。當投資者預期股票市場將出現下跌時,通過持有股指期貨空頭頭寸,既能避免股票價格在高位難以賣出的流動性風險,也對沖了持有股票的系統風險﹔當投資者預期股票市場將要上漲時,通過股指期貨的保証金杠杆,利用較少資金預先在期貨市場建立多頭頭寸來鎖定買入股票的成本。
第二,股指期貨的推出,幫助培育投資者避險理念,引導避險文化形成,優化市場風險整體結構。
一般來說,市場本身存在有兩類重要的參與者,一類是風險規避者,一類是風險投機者,客觀上需要一個風險轉移機制。在投資者無法通過避險保值實現風險規避的時候,市場上可能就隻剩下“追漲殺跌”的投機者。通過股指期貨進行避險,有助於改變目前市場上的過度投機氛圍,營造避險文化,讓投資者深刻領會到“上漲也有風險、下跌也是機會”,真正平等地看待漲與跌。
(三)完善金融產品體系,增加市場的廣度和深度,改善股票市場生態。
完整的自然生態系統中包括森林與湖泊。如果把股票市場比作森林,那麼股指期貨等風險管理市場就像是森林中的湖泊,可以涵養水源、改善森林的生態環境。股票與股指期貨恰如森林與湖泊一樣,共同構成完整的金融生態系統。
發展股指期貨等簡單、基礎性的衍生產品,不僅能夠完善境內金融產品體系,增加市場創新功能,改善股票市場生態,提高市場運行質量,使得金融系統更加靈活、有效和富有彈性,也是保障金融資源配置的主動權,實現國家金融安全戰略的重要選擇。
第一, 作為基礎性的金融衍生產品,股指期貨的推出,能夠豐富金融市場產品體系,為投資者提供多元化投資選擇。
當前,境內金融市場仍然面臨產品結構單一、品種匱乏、投資策略趨同等問題,尚不能滿足廣大居民日益增長的財產性收入增長需求。作為資本市場基礎的配套性產品,股指期貨的推出,將豐富金融市場產品體系,為投資者提供多元化投資選擇。金融機構可以根據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利用股指期貨等工具對股票、債券等傳統投資品種進行分解組合,形成特點各異的投資產品,使產品收益和風險特性與客戶收益預期和風險偏好相適應,為客戶提供完整的個性化金融服務,增加市場深度。
第二, 股指期貨的推出,進一步豐富了投資者的投資策略,完善盈利模式,提高市場操作的技術含量。
在缺失股指期貨等基礎性風險管理工具的市場環境中,基金等機構投資者長期處於同質化競爭狀態,業績大起大落,証券公司也被迫進行簡單粗放經營,盈利渠道單一。股指期貨的推出,改變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境,有助於拓展機構業務范圍,豐富投資策略和盈利模式,改善市場運行生態。同時,也有利於拓展券商、基金等機構開展套期保值、套利和其他組合交易等創新業務,以增加收入來源、均衡收入結構。國際上,資產管理公司普遍採用股指期貨、國債期貨等工具來調整資產在權益和債券之間的配置,以降低運作成本,提高投資收益。在中國台灣地區,公募基金廣泛利用期貨市場進行避險、增益和優化運營管理等操作,顯著提高了投資績效。其中,台灣寶來雙盈平衡基金憑借靈活的期貨策略,在2008年台灣股市大跌45%的情況下實現8.60%的正收益,生動地表現出期貨市場操作的獨特魅力。
第三, 股指期貨等金融衍生品的發展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有利於掌握金融資源配置的主動權,保障金融安全。
金融衍生品是金融市場的高端,是金融的制高點,是金融資產、金融資源配置的高效率工具。各個國家都將發展金融期貨等金融衍生品市場,作為國家金融戰略來考慮,通過佔領金融領域的“制高點”, 掌握金融資源配置和定價的主動權,維護本國的金融安全。近年來,隨著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擴大,境外多個市場正瞄准境內金融期貨市場的巨大發展潛力,紛紛推出針對境內的金融期貨品種。由於股指期貨的非專屬性,外資金融機構可以通過在境外上市針對境內A股關聯的期貨期權,主動掌握境內股市定價權,既不利於境內企業開展套期保值業務和境內監管機構進行監管,更嚴重威脅金融安全。正視挑戰,未雨綢繆,積極發展本土股指期貨等金融衍生品市場,對於促進境內金融穩定、維護金融安全,提高金融市場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鼓勵金融創新,豐富金融市場層次和產品”。國際經驗充分表明,股票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必須建立與股票現貨市場相配套、包括股指期貨在內的專業風險管理市場體系,推動股指期貨和股票市場的協調發展,有利於提升直接融資的比例,優化資源配置,服務於實體經濟轉型和發展。展望未來,由單一股指期貨產品為起點,加快建立完善品種多元的股指期貨和期權產品體系,是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必由之路。隨著境內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不斷完善,股指期貨作為資本市場的內在組成部分,也必將發揮出越來越大的作用。
(作者簡介: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副總經理 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