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石貝貝 編輯 楓林
滬港通開閘直接帶來了AH股套利機會,也給外資金融機構帶來更多業務機會,有外資行在滬港通開啟當天即推出產品和交易平台。據悉,在滬港通首日交易中,北上資金部分,瑞銀佔據了總交易量的15%。
作為內地與國際金融市場融合的關鍵一步,滬港通的開通,在外資金融機構眼中,為未來A股納入MSCI中國指數、成為具影響力的“中國樣本”,持續吸引大型海外資金進入A股,也同時為資本賬戶開放、國際股指進入A股創造了條件。
瑞銀佔首日北上交易量15%
“滬港通給摩根士丹利的業務帶來更多機會,我們已准備好為客戶提供相關服務。”摩根士丹利主席兼CEO高聞17日在上証所出席滬港通開通儀式時表示,這是中國與國際市場融合的關鍵性一步,為資本賬戶開放、國際股指進入中國創造了條件。
花旗、瑞銀、東亞等外資行在滬港通開通首日即推出相關產品和交易服務平台。據市場人士向上証報記者透露,在滬港通首日交易中,北上資金部分,瑞銀佔據了總交易量的15%。
通過AH股折溢價,可以觀察A股市場與國際市場的定價偏差,同時也可以利用該差價進行對沖套利交易。
高盛/高華策略師劉陳杰認為,滬港通有助縮小AH股價差,對A股相對H股存在約32%溢價的兩地上市股票尤其如此。
而H股折讓股可能會成為估值差距收窄的主要推動力。“AH股同一板塊在兩地市場的回報相關性在17%-71%之間,平均僅為46%。”劉陳杰說,A股散戶投資者傾向於新經濟板塊、中小盤股和高成長性股票,這類股票多數情況下估值較高,通常不是全球投資者關注的領域。
“由於A股與港股在不同市場擁有相同的標的証券,雖然兩市在流動性與估值水平上具有顯著差異,股價也因此具有差異,但根據同股同權的邏輯,兩市個股會具備一定的回歸效應。”國泰君安資管量化投資部負責人孫佳寧表示。
A股成影響國際指數“中國樣本”
隨著內地資本市場的開放,A股重要性上升不言而喻,有望成為主導一系列國際化指數的“中國樣本”。
“滬港通作為內地資本市場開放的重要一步,但遠不是終點。”瑞銀中國首席策略師陳李預計,MSCI將在明年再次討論是否將A股納入國際指數。“A股納入國際指數初期所佔權重有限,但考慮到人民幣有可能在2020年底前實現自由兌換,6至8年后A股將按照國際通行的法則納入國際指數、且不會給予明顯折扣。”
匯豐中國首席策略師孫瑜認為,伴隨著中國金融和資本市場的改革,滬港聯通擴展速度將遠大於之前所議定的框架。“每日投資額度將會快速增加,所投資范圍也會擴大到更多証券類別,如ETF。”
陳李預計,未來A股有望主導一系列國際化指數中的“中國樣本”,這些變化將迫使國際大型公募基金更加關注A股國際化的進程,國際資金將會持續流入A股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