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不了市,挂牌新三板也不遜色。”12月26日,証監會發布《關於証券經營機構參與全國股轉系統相關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一位來自券商場外市場部的負責人發出如此驚嘆。更有激情者,一家挂牌企業相關負責人稱“新三板約等於創業板。”
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俗稱新三板)上周五迎來自2013年1月16日揭牌以來最大利好消息。對於企業來說,創新收費方式將降低擬挂牌企業成本,激發更多企業挂牌新三板,同時擴大推薦隊伍和做市隊伍、確保做市資金投入、擴大機構投資者隊伍將有利於挂牌企業通過市場融資,以及活躍市場交易。
《通知》明確允許主辦券商探索股權支付、期權支付等新型收費模式,建立與挂牌公司互利共贏的長效激勵約束機制。上述券商人士稱:“終於可以在150萬元挂牌費用之外做點更有意思的事情了。”
投中研究院高級分析師宋紹奎向《証券日報》記者表示,在探索股權支付、期權支付等新型收費模式,以及試點開展股票質押式回購等方面,監管部門開了不少綠燈,一方面,對証券公司開展創新業務提供支持,另一方面,逼迫証券公司改變為業績而保薦、為鎖定項目而保薦等傳統舊思維,向價值投資,綜合性金融服務理念轉型。
“在市場化運作的當下,來自企業和服務商之間的雙向選擇將逐步磨合成熟,未來支持合作的關鍵因素是服務能力,而非牌照。”宋紹奎稱。
“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基金子公司等機構進入推薦和做市業務的禁錮已經被打開,但實際業務開展還需要時間探索。”宋紹奎認為,經過元旦前的投石問路,具體操作規則有望在2015年上半年陸續推出,在此期間有意參與的VC/PE機構的新晉力量,可在積極准備的基礎上及時與証監會密切溝通,爭取成為打破保薦、做市業務壟斷的首批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