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2月6日電 (田原)近期國際原油價格如過山車般起伏不定,紐約原油期貨價格在周三(北京時間2月5日)暴跌8.67%后,周四(北京時間2月6日)大幅上漲4.2%,當日盤中振幅超過9%。由於目前全球石油供給過剩,市場供需失衡,市場在恢復供需平衡的過程中,多方金融資本的博弈或是造成國際油價暴漲暴跌的主要原因。
近期國際油價的振幅巨大,從上周末開始的四個交易日中,紐約原油期貨價格連續大漲,累計漲幅達到19%。就在市場猜測持續7個月時間的原油價格下跌走勢即將結束時,周三原油價格卻再度重挫,油價尋底之路似乎仍在延續。
中債資信分析師李海杉分析,前期油價持續下跌的根本原因在於全球石油供需失衡,美國頁岩油產量爆發性增長,中國經濟增長結構性放緩等。而近期油價的大幅震蕩原因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由於石油倉儲成本高,油價在全球石油供給過剩的背景下出現了過度下跌。二是金融資本放大了油價的波動,金融資本的相互博弈也導致油價的劇烈震蕩。三是在石油市場供需平衡的價格得到確認前,各種消息引起了市場情緒的波動。包括美國石油庫存創下新高、沙特上調對美原油售價等消息都有可能引起市場情緒波動進而在市場上導致油價變化。
2014年下半年以來的國際油價暴跌使得主要石油輸出國的收入急劇減少,財政赤字壓力增大、政府債券收益率上升、外匯儲備余額下降或增速下跌、貨幣貶值。這些國家需要更寬鬆的貨幣政策來緩沖這些沖擊。從某種程度上說,油價下跌促使全球主要國家開啟了新一輪的貨幣寬鬆周期。
事實上,近期美國、歐洲、日本等各國也已普遍開始實施較為寬鬆的貨幣政策,對此,李海杉認為,普遍的貨幣寬鬆加劇了全球流動性的過剩,過多的資金必然尋求各種投資或投機的場所。石油市場正是這些資金流向的市場之一,在金融資本的逐利性和短期行為下,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在所難免。
在沙特和俄羅斯等產油大國宣布削減財政預算同時,全球各大石油公司也開始著手削減2015年的支出預算。英國石油3日表示,將把2015年的年度預算削減至200億美元,以應對持續下跌的國際原油價格。這一數字比原計劃額度銳減約20%,也低於2014年的229億美元。美國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公司此前也宣布,預計未來幾年的投資預算都會低於370億美元,其2014年的投資開支為385億美元。
短期來看,油價在過度下跌后出現了反彈,但2015年全球石油供給仍將充裕,各國對於原油的需求能否出現大幅增長是決定未來原油價格的關鍵。但在美國鑽探平台數量減少、大型石油公司削減支出以及利比亞原油出口港的緊張局勢升級等情況影響下,油價或許能獲得些許支撐。李海杉分析,長期來看,未來幾年油價很有可能出現類似1986-1997年區間波動的情形。1986-1997年,布倫特油價在14-20美元/桶之間波動,而未來幾年布倫特油價很可能在60-80美元/桶之間波動。但全球石油需求增長出現結構性放緩,過去的高油價已經失去支撐,未來布倫特油價不大可能回到80美元/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