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交所完成了創業板影視和醫藥兩個行業信息披露指引的修訂工作,實行分行業披露,引入“不披露即解釋”等條款、 取消“藥品研發對公司本期利潤影響”等披露要求。
深交所表示,本次影視類和醫藥類指引修訂有兩方面特點。一是從靈活性角度出發,適當增強《指引》的適用彈性。現有的信息披露規則大都以強制性規定為主,出於防范風險的考慮,上市公司須統一嚴格遵守,實際執行過程中缺乏一定的靈活性,不利於發揮公司的主觀能動性。
本次《指引》修訂參考了境外成熟市場的做法,率先引入了“不披露即解釋”條款,即上市公司確有特殊原因無法根據個別條款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的,在披露原因的前提下,允許調整披露內容或不披露﹔同時還鼓勵公司在未達到披露標准時參照《指引》自願披露,給予其更大的自主空間,增強了《指引》的適用彈性,也體現了強化自律監管、發揮市場自身約束功能的監管理念。
二是從重要性原則出發,權衡信息披露的成本效益。本次修訂以投資者需求為導向,促進信息披露簡明化,同時充分考慮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成本。首先,《指引》在適用范圍上引入了重要性標准,對於影視業務營業收入或淨利潤佔比達到30%以上的適用影視行業指引,創新程度較高、注冊申報在一定級別以上的藥品適用醫藥行業指引﹔其次,新《指引》優化、調整了部分披露要求,如年度影視作品拍攝計劃因不確定因素較多難以預計,改為按季度預計並披露﹔取消主觀判斷程度較高的“藥品研發對公司本期利潤影響”的披露要求等。
此外,深交所還啟動了對創業板節能環保、光伏、互聯網視頻、游戲和電子商務等新興行業的信息披露指引的起草工作。目前,部分指引已在征求上市公司意見,后續將陸續發布。
一直以來,深交所較為重視行業監管。2011年,創業板已開始在信息技術、影視、農業等行業試行行業監管﹔2013年初,創業板試點推出了行業信息披露指引﹔2014年上半年,創業板又將行業監管范圍擴大至醫藥、節能環保、光伏、電子等行業。今年,深交所將以本次創業板行業指引修訂為起點,更加深入地推動行業監管工作,適應市場化改革形勢下對自律監管的新要求。
業內人士人為,分行業信息披露及監管,將增強市場透明度,促進完善市場約束機制﹔契合創業板公司特點,加大對新興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提升自律監管效能,落實信息披露為中心的監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