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代碼 | 股票名稱 | 停牌起始日期 | 停牌天數 | 停牌原因 |
000715 | 中興商業 | 2014-08-19 | 247 | 大股東中興商業集團股權轉讓 |
000982 | 中銀絨業 | 2014-08-25 | 241 | 籌劃重大事項 |
000687 | 恆天天鵝 | 2014-09-05 | 230 | 獲注大股東軍事通信資產,已披露方案 |
002021 | 中捷資源 | 2014-09-05 | 230 | 籌劃重大資產重組 |
600575 | 皖江物流 | 2014-09-10 | 225 | 擬收購大股東淮南礦業下屬全資電廠及淮滬煤電一體化項目 |
000584 | 友利控股 | 2014-09-22 | 213 | 擬發行股份購買中清龍圖100%股權 |
002675 | 東誠藥業 | 2014-10-10 | 195 | 擬收購成都雲克藥業 |
☉記者 王雪青 ○編輯 吳正懿
有一種煎熬叫等待。明明站在A股牛市的風口,卻充斥著“滿倉踏空”的焦灼感。
在本輪波瀾壯闊的行情中,噴涌的並購重組成為一大催化劑。但當下的A股市場,卻呈現了一種怪現象:公司因籌劃資產重組長期停牌,錯過了蒸蒸日上的大盤行情,令投資者陷入無比煎熬的失衡狀態。
據上証報記者統計,截至4月22日,有74家A股公司的停牌時間已超過3個月,中興商業、中銀絨業、恆天天鵝等7家公司“閉關”逾半年。塵封的重組,已然成為阻礙他們資產增值的“減速帶”。
“重組的達成受制於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大盤大幅上漲事實上增加了博弈的難度,重組失敗的概率上升。”一位私募人士對上証報記者說,從投資角度看,這折射出A股投資者偏好投機、患得患失的心理。
錯失牛市
千呼萬喚不出來
在A股獨特的投資氛圍中,押寶重組股一直被視作開啟財富之門的密鑰。
的確,A股市場從來不乏重組暴富的樣本——昨天,拋出72億元再融資方案的龍生股份創下了復牌以來第19個漲停板。但幸運兒永遠只是少數,更多押寶重組的投資者需要面對漫長的等待,以及復牌后可能不盡人意的結果。
在牛市裡,這樣的等待更像是一種煎熬。資深股民小徐(化名)今年1月買入一隻中小板股票,后者在2月上旬便停牌籌劃重組。由於該股價格低且市值較小,當時他還滿心歡喜,想著既能規避可能到來的大盤調整,又可能收獲厚利。但2個多月過去了,公司仍處停牌狀態,也未披露重組框架。
小王多次電話咨詢公司,得到的總是“以公告為准”的反饋。“我很著急,完全不知道重組的進度,搞不了重組就復牌唄,那也能漲。”小徐向記者抱怨說:“每天心都懸著,看著大盤瘋漲,心裡真不是滋味。”
A股市場,每天上演著停復牌的動作,幾家歡喜幾家愁。而在滬深交易所的互動平台上,充斥著焦急等候復牌的投資者的問詢,部分投資者的發言夾雜著焦躁及抱怨的情緒。
復牌延期
最長能停多少天
據上証報記者統計,截至4月22日,滬深兩市共計330家公司停牌,約佔上市公司總數的12%,其中74家公司的停牌時間已超過3個月,中興商業、中銀絨業、恆天天鵝、中捷資源、皖江物流、友利控股、東誠藥業等7家公司更是停牌逾半年﹔其中,時間最長的中興商業已停牌長達247天。
投資者的一個疑問是,籌劃重組到底可以停牌多久?按照深交所2014年11月做出的專項說明:“重大資產重組累計停牌時間原則上不超過三個月,停牌三個月后如公司仍申請繼續停牌,公司股票是否復牌或繼續停牌以及停牌期限長短等將視相關事項的進展情況、內幕交易防范與維護投資者交易權等多方面因素綜合而定。”
上交所今年1月發布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信息披露及停復牌業務指引》指出,上市公司應當在進入重組停牌程序后3個月內披露重組預案並申請復牌。如因尚未取得政府相關部門批准文件等原因,可以繼續停牌不超過2個月,並在停牌3個月期滿前召開投資者說明會。如上市公司預計因上述事由導致無法在進入重組停牌程序后5個月內披露重組預案的,如擬繼續推進重組,除應召開董事會審議並向交易所申請繼續停牌外,還需在繼續停牌期間每月召開一次投資者說明會。
“新規則本著不斷完善信息披露的原則,在維護投資者知情權上已經取得了一些進步,但在停牌時間上,3個月和5個月都不是最終期限,公司仍然可以繼續延期復牌,導致實際上的時間成本具有不確定性。”一位証券律師對上証報記者表示。
博弈加劇
重組變局頻上演
其實,並購重組是一門異常復雜的交易,各種利益交織其中,要達成殊為不易。而牛市格局,也在悄然影響著重組的博弈環境。
有券商投行人士對上証報記者說:“整體來說,牛市對重組是有促進作用的。畢竟股票價格高了以后,買方付出的股份就少了,這是一大益處﹔對賣方來說,他們希望談判快速完成,這樣等股票解禁了市場還處牛市,股票還能漲。”但也有投行人士認為:“從個案來講,市場好的時候,雙方對殼費、利益分配等細節就可能有不同的預期,導致毀約情況的發生。”
正是這種牛市中的復雜博弈,使得寶光股份的重組猝死。去年底,寶光股份披露了珠寶商恆信璽利借殼的方案,但在本月16日宣布終止重組。公開的原因是,公司原國資大股東(現第二大股東)寶光集團提高了賣殼的價格,現任大股東北京融昌航認為價格太高不願支付。
另一事實是,今年以來,已有12家公司的並購重組事項遭証監會否決,審核通過率僅為80.6%,遠低於2013年、2014年超過90%的通過率。這多少折射出証監會對並購重組審核趨嚴的姿態。
“並購市場太火,要談一個合適的對象太難了,其實我們也在加緊推進重組,但要取得共識的細節太多了,投資者總是覺得我們不作為。”某停牌上市公司高管對上証報記者說。
牛市重組
到底是喜還是憂
不少公司選擇了知難而退。據上証報記者統計,僅4月份以來,已有13家公司終止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其中不少公司的停牌時間在1個月左右。投行人士對上証報記者表示:“牛市會對並購的買方更有利些。如果買方覺得標的不太好的話,談不成就算了,復牌股價照樣能漲,也不需要去背這個包袱了。”在前述終止重組及時復牌的公司裡,包括內蒙發展、航天信息等6家公司都在復牌后迎來漲停,其中堅瑞消防、煤氣化、南方軸承等連拉三個漲停板。
“市場一熱,圈子裡經常有人會說某公司要重組停牌的消息,但多數時候我不會買。”一直偏好重組股的浙江某私募人士對記者說,在熊市裡,重組股是避風港,還可能獲得超額收益,但在牛市裡,更多考慮的是時間成本。“如果停牌太久,而重組又不成,還不如趁熱參與其他的主題投資。”
“說到底,押寶重組的投資者還是投機心理,當一個未知的賭局越來越看不清的時候,就會陷入焦灼與失衡的狀態。”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