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财经界八大“震动”事件--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股票频道

2012年中国财经界八大“震动”事件

董少鹏 闫立良 朱宝琛

2012年12月27日07:50    来源:证券日报    手机看新闻

策划人语

2012年即将进入尾声,回顾这一年里人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我们发现,走上转型之路的中国经济不仅自身在发生巨大改变,而且其自身的转变也给世界带来十分重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处在一个变化加快的重要阶段。办好中国自己的事情,就是对世界的贡献。透过今天盘点的八个对中国经济和金融带来震动的事件,我们认识到,推动经济转型和实现经济腾飞,既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也不可逾越发展阶段,更不能简单照搬别国的模式。我们既需要开放和学习,也要坚持走自己的道路。

新股发行再度暂停

尽管监管层一再表示不会干预发行节奏,但目前不争的事实是,新股发行处于暂停状态。12月份,境内股市新股发行交了白卷:截至记者发稿时止,当月无一家企业发行上市。新股发行暂停对中国经济的震动是:企业不能获得股票融资,实体经济无法得到股票市场支持。

数据显示,排队待审拟首次公开发行(IPO)的企业数量已经超过830家。如何满足众多企业的股票融资需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包括监管层在内的各界人士给出答案是一致的:宜疏不宜堵!

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日前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主要负责人研讨班上提出,要研究有效措施,通过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采取多种方式对在审企业进行疏导分流。

业界提出的一种思路是,借鉴台湾地区的经验,引导拟上市企业先到“新三板”或者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同时,安排好配套机制,允许经过一段时间考验的优秀公司转到主板、创业板。

目前,监管层进一步放宽了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的条件,简化审核程序,提高监管效率。此举将可以分流部分境内企业IPO的需求,特别是便利中小企业境外上市。

供求关系是影响股市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一直不发行新股,市场一定会好起来?显然不是。业内人士指出,除了把好质量关,新股的定价问题同样需要重视。

股市下跌,最简单的原因是供求关系失衡。在资金供给方面,国家的经济实力增强,居民的储蓄越来越多,因此不是没有资金。市场经济中长期的供求不平衡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价格不合适。价格合理了,供求一定平衡。长期以来,新股发行价格偏高制约了二级市场的投资空间。

由于采取了一些改进措施,2012年境内市场平均发行市盈率为30.12倍,较2011年同期46.94倍水平出现明显下降,估值正在逐步理性回归。但客观而言,IPO定价机制仍然存在较大的欠缺。

新版退市制度初试牛刀

“今年年底前肯定有企业退市。”这是今年6月29日,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上海参加陆家嘴(600663)金融论坛间隙对追访记者做出的一番表态。

时隔近半年,这一预期已经兑现。12月24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宣布,*ST炎黄、*ST创智股票恢复上市申请事项未获得审议通过,将终止上市。这是沪深交易所今年6月份出台退市新政以来,首批被退市的上市公司。

我国证券市场于本世纪初开始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但长期以来,上市公司“停而不退”,不断上演“乌鸦变凤凰”的保壳故事。市场淘差汰劣的功能几近丧失,炒差之风盛行,扭曲了市场的定价功能。数据显示,至2011年,沪深交易所已依法终止了45家公司股票上市。近几年来,更是鲜有企业退市。

但纵观国际成熟资本市场,公司退市是一种十分普遍和正常的现象。据有关统计,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每年大约有8%的公司退市,而纽约证券交易所的退市率为6%。2009年纽约交易所新上市公司94家,退市212家。

对于*ST炎黄、*ST创智两家公司退市,深交所负责人称,这是延续原有退市制度下的正常退市。

由于多种因素,长期以来“低买高卖”成为内地股市主要的获利模式,依靠重组消息而股价一飞冲天的垃圾股,成为投机者们“讲故事”甚至“编故事”的绝好对象。在偏听偏信、盲目跟风的过程中,许多普通投资者曾付出惨痛代价。当退市制度真正严格执行起来,将“不死鸟”扫地出门的时候,投资者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长期投资等正确投资理念也将随之建立起来。

业界认为,通过包括退市制度的再度发力等持续的制度变革,希望能让投资者学会“用脚投票”,并通过压缩绩差股的生存空间,引领A股完成向价值投资的“结构转型”。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成熟,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上市公司退市现象也将越来越普遍化、越来越常态化。”深交所有关负责人称。如此,一个“优胜劣汰”机制完善的健康股市可期。

超4万亿基建投资横空出世

在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形势下,从5月中下旬开始,国家加速推出稳定投资增长的政策组合。虽然相关方面表态无刻意加速投资,但投资提速已显而易见。

从今年投资项目的审批情况看,基建投资仍是最重要的发力点,其规模已经远远超过2008年推出的4万亿元投资。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月在广西和福建调研时提出,要“保持适度的投资规模,尽快启动一批事关全局、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旋即,国家发改委陆续审批了一些重大项目。国家发改委解释说,“主要是针对保持合理的全社会投资规模,来稳定经济增长,不太可能再来一次大规模的靠政府主导的扩大投资来刺激经济增长。”

(责任编辑:杨曦、杨波)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