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市场人士看来,高送转之所以在中国证券市场大行其道,源自于市场发展过程中中小盘股供不应求带来的赚钱效应。但随着全流通及市场规模的扩大,小盘股已经不再是稀缺资源,高送转公司数量的大幅增加使其“含金量”大幅降低。
滕印提示,在参与高送转投资主题时,投资者应注意观察公司的基本面。如果具备稳定增长的潜力,而股价又未过度透支其未来发展,此类公司值得积极关注。反之,则应谨慎对待。
强制分红对成长型企业不利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以及股市制度的完善,近几年A股上市公司分红派现占净利润的比例明显提高。不过,尽管目前这一比例已达到约30%,若以目前全部A股约14倍的平均动态市盈率计算,股息率也仅刚刚超过2%。
长期投资回报不如存银行,这一尴尬现状使得A股投资者不得不以博取价差作为收益的主要来源。也正因为如此,提升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水平成为管理层孜孜以求的目标之一。
不过,对于强制分红及其挂钩再融资的模式,业内并不完全认同。国开证券研究中心首席策略分析师李世彤表示,强制分红其实并不适合所有的企业。
“成长型企业需要更多的资金用以发展,即便进行了高比例分红,随后也会进行更大规模的再融资。这意味着投资与回报失衡的现状并未因此而改变。”李世彤说。
与之相比,今年年初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始施行的《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指引》,更强调通过约束性和鼓励性等“非强制性”举措,引导、鼓励和支持上市公司作出有利于股东利益的现金分红决策,从而倡导现金分红的最佳行为规范。
强制和引导并重,或许能改变当下上市公司群体分红水平偏低的状况。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对于上市公司分红,普通投资者仍存在一些需要纠正的误区。
一些上市公司业绩不佳却出手阔绰,因为其绝大部分的分红都流入了大股东的腰包。通过高价发行登陆股市之后,一些超募企业的大股东也有可能借高额分红变相退出。
面对形形色色的分红预案,投资者应该多一份理性,辨清究竟是实在回报的真慷慨,还是深藏玄机的假大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