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ST长油因退市整理无疑成为近期市场各方关注的焦点。作为“央企退市第一股”,ST长油的退市对其股东们来说,不啻于一场浩劫;但对中国资本市场来说,却可能预示着一次新生。
从4月21日起,正式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的ST长油便掀开了气壮山河的跌停潮。尽管为了稳定股价,公司大股东明确承诺在退市整理期间不减持股票。但公司股价依然从退市整理前最后一个交易日1.63元的收盘价一路狂泻至4月23日的1.19元,3天内股价累计跌幅27%,“荣膺”沪深两市第一低价股。
据公司2014年一季报显示,退市整理前的ST长油仍有股东近15万户。在这些投资者当中,不少人都笃信“背靠大树”的央企长油绝不会遭遇退市的厄运。而对其重组后暴涨的预期更是吸引了不少人孤注一掷。然而,随着退市噩耗的不期而至,留给他们的似乎只有蜂拥而出这一条路了。
也有部分股东选择了维权,希图监管层能够挺身而出为投资者兜底。他们的理由是:ST长油管理层存在财务作假、大额计提掏空资产、恶意退市等违法行为,要求上交所立即对股票实施停牌并直到有关部门查明真相为止。
然而,监管层此次的决心却异常坚定。证监会已明确表态,不会停止长油的退市程序。ST长油的股东们再一次失望了。
诚然,ST长油的退市给其投资者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但其退市本身却对中国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长久以来,A股市场上一直存在着一些长期“僵而不死,死而不退”的绩差公司。这些常年徘徊于退市边缘的“不死鸟”,每逢保壳窗口便“各显神通”,变卖资产、政府补贴甚至卖壳求生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这样的后果是上市公司的头衔是保住了,但资本市场与生俱来的优胜劣汰机能却形同虚设,A股如同貔貅一般成了“只进不出”的怪物。据数据统计,沪深两市05年以后退市的企业呈逐年递减的趋势,而从09年开始直到ST长油之前,两市更是无一家公司退市,A股退市机制几近瘫痪。
另一方面,市场炒作垃圾股的热情却经久不衰。例如,本来业绩乏善可陈的昌九生化,其股价只因相关方借壳的传闻便一路飙升,而当重组预期破灭后,留下的便是十个跌停的一地鸡毛。这种畸形的豪赌不仅使得大批“小散”血本无归,更严重扭曲了资本市场的价格体系,使大量资金错配在那些效益低下、行将就木的“僵尸”公司头上,而许多绩优价廉的蓝筹股却往往因为话题不足而少人问津。这样“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无疑是百害而无一益的。
从长远来看,要抑制垃圾股炒作、真正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就必须建立完善的退市制度并使市场形成正常的退市预期,从而使投资者理性评估风险,远离那些热衷于保壳“旁门左道”而不思进取的“垃圾”公司。也只有当价值投资的理念顺利回归并成为市场的共识之后,A股市场才有可能成为“小散们”的“赚钱市”。
因此,这次ST长油的退市无疑将以其里程碑式的意义而长久成为A股市场的晨钟暮鼓:身为央企的ST长油尚且难逃退市,何况那些非央企的“不死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