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灘水電:雅礱江上的弄潮人【3】--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財經專題

二灘水電:雅礱江上的弄潮人【3】

──記奮戰在雅礱江水電開發一線的二灘公司員工

2012年11月12日16:25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手機看新聞

王會生董事長視察錦屏水電站工程

為架設施工供電線路在風雪交加中翻越海拔4069米的錦屏山

霧化區施工

就是在這種條件下,二灘人與廣大建設者一干就是6年多,艱難地打通了120公裡世界最大規模的隧洞群,創造了中國水電建設的奇跡。

時隔8年,當我又一次來到錦屏工地,我簡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短短幾年時間裡,錦屏工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7條隧洞全面貫通,以前走幾天的路現在穿越錦屏山隻需半小時轉眼間到達﹔施工區總長200余公裡的洞內公路如同地下迷宮,305米的世界最高雙曲拱壩最高已澆至240米,地下廠房機組安裝調試工作緊張進行,上千個工作面的工地繁忙有序。

當再一次見到錦屏員工時,個個臉上除了歷經磨礪后的成熟穩重外,再也不是整天愁雲密布。當年一同坐車進錦屏的清華碩士張鵬,這次一見到我就像看到了親人,“你看這8年了,我們都還在這裡等著你來看我們,只是這次來再也不勞你費以前那老勁兒了。”他還迫不及待地向我介紹了錦屏工程的進展。當我問他當年放棄留京工作和出國留學深造機會來錦屏現在后不后悔時,他的頭像搖得像波浪鼓,“一點也不后悔!8年的事實証明,我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在錦屏,在二灘公司,像張鵬這樣優秀的人才為數不少,公司近900人,僅年輕的博士、碩士研究生就達139人,而且大多都是從清華、天津大學等名校畢業的。

順著雅礱江往中上游走,我漸漸覺得自己的身體沉重了起來。經了解才知道,這裡的海拔已超過了2600米。雅礱江中上游生態脆弱、氣候異常,不僅電站技術難度大,而且道路、通訊、輸電網建設及物資供應都異常困難。越向上游走,不僅要挑戰復雜的外部環境,還要面對高寒缺氧,挑戰自我,挑戰身體極限的考驗。到了這裡我才真切體會到,二灘人倡導“艱苦奮斗、堅韌不拔”精神,決不是無的放矢。

在海拔近3000米的兩河口電站工地,我見到了已在這裡奮戰了6 年的張貴科博士,他講他念博士前曾在設計院工作過,來到二灘公司感覺到公司雷厲風行、紀律嚴明,真有點像部隊。人員配備和工作流程的設計,讓人想偷懶都不行。他說他最怕回到成都開會,單趟十多個小時汽車,從高原至海拔低的成都就醉氧,想睡覺,而從成都返回兩河口就缺氧,心就慌。來回一次,真想休息一天,但工程技術部就這幾個人,十幾家施工單位、還有監理、設計單位,人剛進門電話就來了,想休息連門都沒有。而到了雅礱江上游開發項目,海拔更是高達3500米。在二灘公司成立上游建設管理局之前,公司准備公開選拔人員到上游局工作。沒曾想到通知還未正式發出,公司就有數十名員工踴躍報名,主動請纓到最艱苦的上游去工作。清華大學學子葉式穗,30剛出頭,還未成家,也堅決請求到上游局工作。他說他喜歡挑戰,他想把自己所學到的專業知識用以解決工程中的實際難題,他想要把自己有限的青春奉獻給雅礱江開發最需要他的地方。“缺氧不缺勁,山高志更高”,即是二灘人宣戰高原的鐵骨錚言。

從高原我又折回了雅礱江下游,來到了二灘公司雅礱江開發的龍頭電站——二灘水電站。二灘水電廠投產至今已整整14年,可稱得上國內一流水電廠。當我再一次走進二灘水電廠的地下廠房時,一股清新之氣迎面扑來,諾大的地下廠房,寬敞明亮,地面、設備上一層不染,干淨到用白布擦都不會留下任何印跡。在運行值守室裡,我見到了“老運行”姜開波。說他“老”,是指他在運行普通崗位上干的時間長。他正在電腦上全神貫注地開取操作票,這種重復性的工作他干了快20年,可他20年如一日,仍干得津津有味。他說“干慣了,就喜歡了”,其實誰都知道,運行倒班,作息很不規律,沒有毅力的人怎麼可能喜歡上它。他還扭著他那竹杆似的身子打趣到:“你看我這‘苗條’身材,就是因為干運行才一直保持得這麼好。”我讓他用一句話來形容一下電站運行工作,他繞口令似的打油詩朴實貼切:“前面是面牆,后面是堵牆,左邊右邊還是牆﹔出門前面是片山,后面背座山,左面右面全是山。”他說的沒錯,水電廠位置偏僻,對於短期渡假似的游覽興許還有幾分興奮,但要十年、幾十年地呆在同一個地方,而且整天面對冰冷的設備,重復著枯燥無味的操作,又有幾人能堅守住呢。

有位哲人說過:“要想知道將來世界是個什麼樣子,就去問問年輕人現在都想些什麼。”二灘公司這個群體,大多是“而立”“不惑”的年齡,是熟透了的年齡,也是干事業的黃金年齡,他們是二灘公司騰飛的支點,他們是雅礱江“礱”字下邊那塊基石,他們也是國投集團“二次創業,科學發展”這個創業團隊的一個縮影。 

(責任編輯:財經實習、劉陽)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