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前總理韓升洙:擴張性政策難以再次拯救亞洲--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韓國前總理韓升洙:擴張性政策難以再次拯救亞洲

2012年11月17日10:58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人民網北京11月17日電(記者 呂騫)國際金融論壇(IFF)第九屆全球年會於今日在北京召開。本屆大會主題為:世界經濟格局變遷與全球金融改革。韓國前總理、國際金融論壇國際顧問委員會主席韓升洙在發言時表示,2009年以來的擴張性政策,難以在這次全球經濟危機中拯救亞洲。這一次亞洲需要的是微調的、反周期的政策,而且要考慮不要傷害長久的財政的穩定性和金融安全。

韓升洙介紹,隨著五年前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世界經濟經歷了極大地下降和縮減。但是亞洲還是保持了強勁的增長,事實上來講,亞洲對於全球經濟在2010年的復蘇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佔了當時全球經濟發展的一半之多。但不幸的是,全球的經濟現在還是比較脆弱,因為在發達經濟體當中,它們的經濟基本面的變化仍非常之小。

韓升洙表示,歐元區的主權債務危機,再加上美國岌岌可危的財政懸崖,所有這些都對全球展望帶來巨大的風險,亞洲經濟體雖相對表現得比較好但是否具有可持續性存疑。亞洲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中國和印度也開始放緩,並不是因為他們外部經濟因素的薄弱,而是因為自己內部結構性的問題在拖后腿。

最近發布的亞行有關於亞洲經濟展望的報告,對亞洲的增長預測從2011年7.2%放緩到6.1%。中國的增長估計會從去年的9.3%下降到2012年的7.7%,而印度的增長從去年的6.5%下降到今年的5.6%。亞洲兩大巨頭雙位數增長的時代即將終結。

韓升洙認為,亞洲發展中國家2009年以來的擴張性政策,難以在這次全球經濟危機中拯救亞洲。這一次亞洲需要的是微調的、反周期的政策,而且要考慮不要傷害長久的財政的穩定性和金融安全。首先,亞洲經濟體需要通過消費促進國內需求﹔其次是促進出口和投資的多樣化﹔第三是發展服務部門。

韓升洙最后呼吁,目前的問題號召亞洲必須採取強有力的行動。作為一個新興的重量級的全球的一個組成部分,亞洲是有責任來支持世界經濟的發展。亞洲必須使用這樣的機會來加速改革,來促進更大的包容性的發展,以及我們自己和全球社會的可持續的發展。我堅信,亞洲能夠不負重托。

以下是全文實錄:

成思危主席,常務副理事長,本階段的會晤主席,女士們、先生們,我非常願意加入在這裡和大家一起參加2012年國際金融論壇年會,今天的全會主題,就是這些主要的世界經濟體如何積極互動,這些主題選擇是恰逢其時的,現在我們面臨全球的金融危機以及全球的經濟,現在也在放緩。也讓我去回顧全球經濟環境發生巨大的變化。可以說,這些變化來講,也是我在全球社會,在過去幾十年當中擔任不同職務關注到的。如果30年前有人問我這樣問題的話,我的講話主要關注於一些主要的發達國家的作用,比如美國、歐洲和日本,但是大家都知道,現在的世界,從30年之前,已經越來越變得多極化了。亞洲在全球經濟的角色也變得越來越重要,而且肯定會繼續地擴大。所以,今天我非常高興能夠從亞洲的視角來審視這個問題。

實際上,我選擇這樣一個話題來講,是從2008年,我關注2008年的金融危機和之后的影響。我們可以看到,從金融危機之后,現在大家都開始進行復蘇,整個亞洲尤其中國,如何復蘇。這些問題都是非常重要的。怎麼樣能夠使亞洲,尤其是中國推動全球經濟的發展,亞洲如何和其他經濟共同體共同互動,推動經濟的共同發展,這些問題是我今天早上發言的重點。

毫無疑問,從20國集團來講,是在雷曼兄弟倒塌之后創下來的,這是有效的工具,來滿足當時的挑戰。但是,我們可以看到20國集團最初的這種積極熱情,現在也開始有所減弱。亞洲和全球經濟的聯系,在過去30年來講是不斷地擴大,尤其在1980年發展中的亞洲,是佔全球產出,從購買力平價來說,隻佔不到8%。其中中國的比例只是2%而已,30年后,也就是到2010年的時候,發展中亞洲佔世界經濟的比例,現在已經達到了25%,中國佔其中的14%。

根據最近亞行的一份報告,亞洲2050年的展望,亞洲在世界產出的比例預測會進一步增加,但是前提是要很好的政策。通過很好的政策,對亞洲來講,到2050年的時候會佔全球產出一半之多。這種經濟的增長,一方面是因為亞洲與世界貿易不斷擴大。30年之前,亞洲的貿易比例佔全球貿易比例不到5%,到2011年的時候,亞洲已經佔了整個貿易額的17%。中國,對於亞洲與世界貿易比例來講是佔大頭。

我們跟大家分享這些數字,實際上已經反映出亞洲與其他全球經濟體的貿易模式。在1980年的時候,發展中的亞洲貿易和其他的新興經濟體是佔整個區域總貿易量的25%,30年之后,這個比例已經上升到幾乎是40%。這個趨勢的另外一方面,亞洲與發達經濟體貿易關系,現在還是比較薄弱的。同時來講,亞洲與區域鄰國之間的貿易關系也是穩步在增加。從1980年只是佔到7%,亞洲之內的貿易現在已經是佔亞洲總貿易額的18%了。亞洲與世界的金融聯系也是不斷增加。但是,因為時間有限,所以我的發言隻會關注於貿易的聯系。

我們可以這樣說,亞洲來講,現在已經成為發達和發展中經濟體來講,對外投資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來源。現在讓我來探討一下現在的經濟情況。

隨著五年前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世界經濟確實在2008年的時候極大地下降。在2009年的時候,縮減。但是,隨著全球經濟的舉步維艱,亞洲還是持續增長強勁,事實上來講,亞洲對於全球經濟在2010年的復蘇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佔了當時全球經濟發展的一半之多。但是,不幸的是,全球的經濟現在還是比較脆弱。因為在發達經濟體當中,它們的經濟基本面的變化還是非常之小。

盡管我們已經觀察到了在發達經濟體當中,經濟條件稍微有所改善。但是,歐元區的主權債務危機,再加上美國岌岌可危的財政懸崖,所有這些都對全球展望帶來巨大的風險。亞洲的經濟體相對表現得比較好。但是,我們還不確定是否具有可持續性。我們現在已經注意到有些變化了。

在一些工業發達國家當中,經濟增長前景比較慘淡,亞洲覺得實際上現在依靠出口是很難在這一輪當中持續發展的。比較糟糕的就是,這個地區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中國和印度,也開始放緩,並不是因為他們外部經濟因素的薄弱,而是因為自己內部結構性的問題在拖后腿。

根據最近發布的亞行有關於亞洲經濟展望的報告,發展中亞洲的增長預測,在今年會放緩到6.1%,相對2011年增長率是7.2%,這是有所下降的。中國的增長估計會從去年的9.3%下降到2012年的7.7%,而印度的增長,也會從去年的6.5%下降到今年的5.6%。可以說,亞洲兩大巨頭,雙位數增長的時代即將終結,可能也是自然的調整,要即將走上可持續的增長方式。

這種情況下,世界能夠做什麼,能夠應對這種同步的全球放緩呢?我相信,每一個國家都必須竭盡所能,能夠復蘇整個經濟的發展引擎。從短期來講,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政策制定者,必須充分的挖掘,利用反周期的貨幣和政策工具,來避免硬著陸。當然,前提是,他們要有這樣的政策空間來實現上述的目標。我並不認為說,這種擴張性的政策,必須要有一些新興經濟體採納。但是我的願望就是說,想要強調那些發達的經濟體,尤其是歐洲的那些發達的經濟體,應該採納這種政策的路徑。

亞洲的發展中國家,在這個角度來講,都是非常不一樣的。因此,它們沒有同樣的能力來實施這種融通性的政策。但是我並不認為,這種規模的擴張性政策,2009年以來的擴張性政策,能夠在這一次拯救亞洲。我們需要有這種微調的、反周期的政策,而且我們要考慮不要傷害長久的財政的穩定性和金融安全。這是這一次我們亞洲必須要做的。而且我認為,目前這種放緩,應該被亞洲的政策制定者們視為是一個難得的機遇,這樣的話,我們才能夠快速加速我們的結構性改革,讓亞洲能夠在近期持續的發展、快速的發展。而且這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亞洲才能夠向整個世界經濟作出貢獻。

我們知道亞洲現在已經不能完全依賴於出口,來支持其發展。所以,亞洲必須要找到新的增長的方向,提高生產率,加強效率。這也就意味著我們要促進國內的需求,尤其是消費和投資,並且將我們整個亞洲出口的目的多樣化。也就是說,我們需要來促進國內的需求。在這方面,我們知道要促進國內需求的擴大,來增強我們的發展。從2008年的金融危機以來,亞洲經濟體也一直在重新平衡自己的經濟發展。中國尤其是在這個角度實現了巨大的進展,降低了經常賬戶的盈余。從2007年佔GDP10.1%下降到去年不到3%這樣的比例。但是,我們需要做更多。因為這種經濟的再平衡,主要是通過投資來推動,而不是基於消費基礎上的。確實是,中國需要更多有關於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但是保持投資率超過50%以上這樣的投資率是不具有可持續性的。同時,基礎設施投資質量與投資的數量是同等重要的。為了預防外部的失衡問題,變成內部的失衡問題,所以對中國來講,不可避免的一點就是說,中國必須要促進更大的消費支出。亞洲再平衡的努力,必須來促進包容性的以及綠色的增長。政府應該加大支出,來提供社會服務和環保的基礎設施的發展。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鼓勵消費和投資,同時促進社會融合和環境的可持續性發展。

第二點,就是出口和投資的多樣化。加上促進國內的支出,出口和投資的多樣化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亞洲內部區域的貿易,以及亞洲與其他發展中地區的貿易,在過去30年是不斷地增加。亞洲一直在關注於中間商品和貨物的貿易。所以,亞洲是遵循了亞洲工廠式的貿易模式。但是在未來,對亞洲來講有巨大的潛力,去擴大最終商品的貿易,尤其與其他新興經濟體的貿易,我們知道在新興經濟體有很多中等消費者崛起。成思危先生已經提到了,除此之外,亞洲較高的儲蓄率可以用來提供資金,支持在發展中國家的生產性投資,創造機會,能夠獲得一些收益。這些收益要遠遠高於在一些安全資產的投資回報,在這個過程當中,也可以有助於全球的經濟的再平衡。但不幸的是,研究顯示出,發展中國家對彼此所征收的關稅要遠遠高於工業化國家的關稅。金融市場的一些壁壘,也是具有限制性的,尤其是在新興經濟體國家當中。如果能夠充分利用強有力的潛力,亞洲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經濟體必須作出決心,來減少這種障礙。因為這種障礙正在限制其貿易及投資的關系。

第三是服務部門的發展。我們需要有更加靈活的勞動力和服務的移動性,因為這是非常有幫助的,而且是非常有效的,可以促進區域增長的勢頭。服務部門一直對亞洲的產出作出巨大的貢獻,對亞洲的增長和就業作出重大貢獻,但是服務行業在亞洲來講,主要由傳統服務業佔主導,所以這個行業的生產率是非常之低。

所以,我們要發展一個更加具有活力的服務部門,這是對於經濟的發展非常有利的,尤其是因為以下三個原因:第一,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創造工業和服務業之間的合力,提高整體生產力。而且服務更有效,產生更多就業機會。服務的發展可以有助於經濟的再平衡。但是,監管太多,也在阻礙著服務部門的發展,對國內是如此,對於亞洲區域的服務貿易也是如此。我們確實需要政治的意願,能夠改善這種趨勢,能夠培育服務部門,使其成為亞洲經濟在未來的一個另外的引擎。

除了增長的再平衡,亞洲的經濟也必須要增強其彈性,來應對全球經濟的脆弱性。我們需要有更強的區域的安全網,金融市場的開發,以及持續區域合作,這些都是非常必要,能夠幫助我們實現這樣的目標。不好意思,我的時間非常有限了,沒有辦法今天深入探討這些問題。

目前的問題,號召亞洲必須採取強有力的行動,作為一個新興的重量級的全球的一個組成部分,亞洲是有責任來支持世界經濟的發展。亞洲必須使用這樣的機會來加速改革,來促進更大的包容性的發展,以及我們自己和全球社會的可持續的發展。我堅信,亞洲能夠不負重托。謝謝。

(責任編輯:呂騫、楊波)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