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經濟或將“復制”上世紀90年代日本大蕭條【2】--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韓國經濟或將“復制”上世紀90年代日本大蕭條【2】

董小嬌

2012年11月17日13:42        手機看新聞

  1991年,日本個人淨儲蓄率為15.9%。所謂個人淨儲蓄率,是指個人可以支配的所有收入中,消費后剩余金額所佔的比例。此后10年中,日本消費者的淨儲蓄率不斷下滑,一直降至3.7%,減少的這部分填補了他們必要的消費所需。家庭儲蓄能有效抵抗經濟寒冰期。在經濟不振的10年裡,日本民眾消費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比重提高了4.6%,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經濟的低迷。而韓國個人淨儲蓄率去年僅為2.7%。如果在這種情況下進入經濟萎靡期,韓國消費者將沒有儲蓄應對,大量家庭可能破產,或消費規模銳減,使經濟雪上加霜,持續時間更長。

  韓國和20世紀90年代日本的最大不同之處在於,當時的日本沒有前車之鑒,而如今韓國可以將日本視為反面教材。但問題是,韓國是否從日本的失敗中汲取了教訓。2001年以后,韓國一直保持超低利率,不斷增大房地產泡沫。韓國雖然了解日本房地產泡沫帶來的教訓,但還是步日本后塵。

  經濟良性循環結構消失

  當前萎靡的經濟局面如果長期持續,就應該從未恢復的“經濟良性循環結構”上找原因。

  亞洲金融危機之后,韓國企業開始大規模積累剩余資金,經濟良性循環結構由此消失。資金在循環過程中隻要進入企業,尤其是大企業,就會被囤積起來,不會流向家庭或中小企業。大企業很繁榮,但國民經濟狀況卻不盡如人意。20世紀70年代以后到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之前,韓國企業收入和家庭收入年均增長率相差不大,為8%至9%。但2005年至2010年間,企業收入年均增長率高達19%,而家庭收入的年均增長率僅為1.6%。家庭收入陷入低谷,負債激增,從而導致內需不振和投資不振,創造就業也舉步為艱。因此,青年失業嚴重,兩極分化愈演愈烈,人們對福利的要求日益提高。本應投資的企業一味儲蓄,而本應儲蓄的家庭卻面臨債務不斷擴大的狀況,不可能建立經濟良性循環結構。

  大企業和中小企業實現共同增長並減少臨時工。通過這種方式使資金從大企業流向中小企業,從企業流向家庭,來解決內需不振、增長趨緩、家庭負債、兩極化、青年失業、福利要求等問題。

(責任編輯:袁勃、劉然)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