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結束后,中國輿論很自然地關注起奧巴馬第二任期的外交團隊來,尤其是未來國務卿的人選。畢竟大家看美國政治的變化,很大程度上是在看這種變化對中美關系的影響。
國人對美國國務卿的認知是有歷史可循的,最突出的莫如基辛格。當年他秘密訪華時雖然還不是國務卿,但開啟了中美之間的大門,也讓他贏得了中國人的好感,一直把他當成美國國務卿的正面例子。而無需諱言,對即將卸任的希拉裡,不少國人有負面意見,認為她對中國強硬,說了很多讓我們不舒服的話,甚至把奧巴馬第一任期對華政策中的消極因素一股腦地記在她的賬上。
不錯,國務卿是美國外交政策人格化的代表,是美國對華外交中最顯眼的人物,但他(她)歸根結底是總統外交政策團隊中的一員。國務卿在美國龐大外交機器中的地位與作用並不是固定的,既取決於個人的威望與能力,也取決於很多他們不能控制的因素。國務卿對政策有自己的想法,但他們最重要的任務是貫徹總統的主張。
今年的美國大選中,中國被炒成了一個熱門話題,但仔細去看,奧巴馬和羅姆尼都在經貿議題上作出強硬姿態,差別不是很大。而關於對華戰略認識與定位,雙方討論的並不多。可能是經濟困境中的美國選民沒心思去想這麼宏大的問題,但同樣也是因為美國國內在這一問題上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共識,而這種大的共識,構成了今后一段時間美國對華政策的國內政治環境,這不是美國總統和國務卿所能夠改變或想要改變的。
從目前媒體披露的情況看,奧巴馬政府未來國務卿的熱門人選,一是現任美國駐聯合國代表蘇珊·賴斯,一是老資格的參議員、2004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約翰·克裡,此外還有其他幾位或許能形成冷門。相比之下,奧巴馬似乎更心儀賴斯,四年前他第一次競選總統時,賴斯是主要的外交顧問,她對世界和美國外交的看法,可能更多反映出與之年齡相仿的奧巴馬個人的觀點。克裡作為老一代政治家則更為穩重,守望國務卿之職已久,只是奧巴馬后四年也許想在外交上展示自己的一些新東西,選擇一位年長的國務卿似乎很難傳遞出這樣的信息。
當前美國對華政策變化的空間並不大,中美關系要穩定健康地發展下去,首先要在戰略層面找到可持續的邏輯。從這個意義上說,美國國務卿人選似乎沒那麼重要。但外交既講理性又講感性,雙邊關系既有實質又有氣氛。從今年國內輿論對待希拉裡的態度看,中美關系的“生態環境”顯得比較脆弱,希望美國新國務卿走馬上任,能給兩國多帶來些和諧的成分。▲
(作者是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所副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