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不斷下滑,員工停工抗議,緬懷創始人聲討管理層
在創始人劉炳銀逝去11年后的這個秋天,一些試圖改變生活現狀的新飛員工將他生前的照片放大數十倍后,擺在了新飛總部門前。
照片四周被布置成了靈堂,上千名身穿藍色工裝的新飛員工聚集在此,並封堵了廠區大門。
廠區外,一些人點燃了鞭炮。在彌漫的煙霧中,幾條用白布做成的橫幅被挂了起來,這些試圖改變生活現狀的人們聚集在橫幅周圍,大喊“漲工資,要生存,以理性救新飛!”
2012年10月12日中午,位於河南新鄉市的新飛電器廠的持續混亂進入第三天。
廠門前,保安與工人們坐在了一起,高喊著罷工口號。廠區內,聳立的高音喇叭循環播放著《告全體新飛同胞書》,“強烈要求改善新飛員工收入……強烈要求公司董事會驅除無德、無能、無為的‘三無人員’……”很快,員工的要求獲得了部分滿足。
10月12日下午4時,在新鄉市政府的快速介入下,新飛電器高層迅速作出妥協,當日同意工人要求,到明年一月,累計每名員工漲薪500元。
新飛總部前恢復了以往的平靜。
沖突雖已結束,但在新飛人眼裡,這場沖突的爆發並非偶然,各方的情緒醞釀已久。
砸向高管的雞蛋
9月19日,新飛電器人力資源部部長連國慶在組織工人開會時,因為態度傲慢,遭到員工扔雞蛋。對於公司高管的不滿,是員工“怒火”的主要來源之一。
“為啥這次復工這麼快,隻要他們(新飛管理層)答應了條件,我們就復工。我們也不想有太多的負面報道,不想看到新飛這條大船,沉到海裡去。我們不希望成為新飛的罪人。”周華停下來,嘆了口氣,44歲的他已在新飛干了26年。
對於這場停工聚集事件,河南新飛電器前宣傳部長李連印認為,“只是時間問題。”他說,新飛到處布滿了干柴,隻要一點火星,數萬員工的怒火便會噴涌而出。
對於公司高管的不滿,是員工“怒火”的主要來源之一。
今年9月19日,新飛人力資源部部長連國慶在組織工人開會時,因為態度傲慢,遭到員工扔雞蛋。這一段“讓雞蛋飛”也成為新飛停工聚集事件爆發期間,網上熱播的一段視頻。
“這幫人完全是來扯新飛后腿的。”周華是停工組織者之一,他不是沒有動過心思,離開新飛算了,“可誰願意拋妻離子,拋開父母,跑到幾千裡之外?我們也是被逼到無路可走了。”
他所說的“這幫人”,指的是股權改造后來自大股東新加坡豐隆集團的高管。
在採訪過程中,多位新飛員工均認為,新飛的衰落以及員工與管理層的對立,均始於2005年豐隆入主。
新飛的前身是一家小型地方軍工企業。1984年在創始人劉炳銀率領下,轉型造冰箱。1988年,新飛銷售收入、利稅、全員勞動生產率、人均創利稅四項指標均居新鄉市之冠。
1994年,在河南省委、省政府借鑒沿海地區的成功經驗,制定了“引進外資嫁接和改造國有大中型企業”戰略的背景下,河南新飛集團和新加坡豐隆電器以及新加坡豫新電器三方合資,成立河南新飛電器有限公司,其中新飛集團佔49%股權,新加坡兩方分別佔45%和6%。
新加坡豐隆集團創立於1963年,是新加坡最大的房地產和酒店業投資發展商,旗下公司在美國、英國和新加坡等多國上市。
李連印認為,這一次合資確實刺激新飛迅速騰飛。
合資當年,新飛投產一條新的無氟冰箱生產線,冰箱產量從36萬台上升到100萬台以上,稅后淨利潤達到3.15億元,所有股東在以后的3年全部收回本息。1996年,新飛電器躋身全國冰箱三強,位列中國冰箱業“四朵金花”。
但好景不長,隨著2005年,新鄉市政府將新飛集團在合資公司新飛電器中所持有的39%國有股權轉讓給新加坡豐隆后,新飛集團在合資公司新飛電器中的高管不僅失去了經營權,而且還由決策者變為參與者。
讓李連印耿耿於懷的是,“2010年,當新飛集團高管歷盡困難,扭虧為盈后,5月11日,新鄉市政府再次作出決定,將新飛集團的核心資產劃轉給中航集團所屬的中航工業機電公司,非核心資產原則上實施重組改制或劃轉給新鄉市投資集團。”
難以接受的改變
讓員工們難以接受的是,此前發展態勢良好的新飛現在不斷沉淪,員工在當地從高收入人群變為低收入人群。同時,來自新加坡豐隆的高管沒有留給員工“正常溝通”的途徑。
在周華的記憶裡,新飛的衰落是從豐隆入主新飛開始的。
他說,早年跟他一批的工友,不少都是托關系,才能進廠當個臨時工。因為廠裡效益很好。搞對象的時候,穿工服相親,別人都會高看你幾眼,“比西裝領帶有面兒多了”。
周華印象最深的是,1994年旺季,工廠一個月給他開了1700元的工資,而當時新鄉的平均工資是四百元左右。“拿到工資時,人都傻了,這麼多錢咋花?”
周華說,當年新飛一發工資,員工就擔心下班被打劫,現在再也沒人劫新飛員工了。以前新飛人穿工服去買菜,菜市場的老板開價總要高一點,知道新飛人有錢,而現在直接報底價。
“現在工資幾乎是剛夠吃飯,”讓女員工李英憂慮的是,物價在漲,而她賺到手裡的錢卻沒有跟著漲,福利也跟著縮水。“要說十年沒漲工資,那有點夸張,但每年漲的幾十元錢,也可以忽略不計。”
在她看來,新飛的衰落始於2005年豐隆入主。她說,以前工廠效益好的時候,雖然生產壓力較大,但員工們的精神很是高漲,而如今每個人都懶洋洋的。“那會兒一條生產線上,有誰停下來歇會兒,其他人可不高興了,因為你妨礙大家賺錢了。現在誰還管,反正干多干少一樣,賺不了幾個錢。”
據了解,目前在新飛電器安裝溫控表的車間淡季工資890元左右,旺季1200元左右。這遠低於新鄉市職工2160元的平均收入水平。
而讓員工不滿的還有高管們“盛氣凌人”的態度。周華和他的工友稱,現在的問題是,這幫新加坡人拿著高薪不辦實事,甚至根本不懂冰箱生產,“一位豐隆系管技術的副總,對冰箱材料都不清楚”,“人家看不起我們,覺得我們就是干活的。”
周華說,這種對立是在2005年豐隆入主后開始的。
在這之前,周華一直堅定地相信劉炳銀的話,“新飛有兩個上帝,一個是顧客,一個是員工。新飛就是員工的家。”
在新加坡豐隆入主后,就再也不提這種說法了。
新飛一位現任高管告訴記者,在新飛內部,正常溝通途徑的大門是關閉的,要麼忍耐,要麼爆發。
“不著邊際”的經營
豐隆派來的董事長張冬貴認為,新飛的原工作時間不合理,中午不應該有一個小時的午休。但在一些新飛員工看來,“其實就是這幫新加坡人想早點下班,過自己的生活。”種種對立還源於企業文化上的沖突。
羅良是新飛電器高管團隊裡為數不多的一位中方高管。他說,在新飛干活,必須心態好,不然八成得氣出毛病來。“給他們提意見這條路很難走通。”
在他看來,豐隆系領導的特點是不放權,凡事逐級匯報,不越權。這是跨國企業的典型管理風格,但在地處中原的新飛電器員工眼裡,這種管理方式一點人情味都沒有。
張冬貴是執掌新飛電器的第一位豐隆系董事長兼總裁,如今也是新飛老員工最痛恨的管理者。
在張冬貴掌權后,大量豐隆系中層干部進入新飛電器,並同時大力推廣其“國際化管理模式”。
在張冬貴看來,新飛有著“國有大型企業的背景”,不可避免地帶有濃重的“國企色彩”,即體制僵化、機制不活等國企通病。因此必須進行徹底改造,引入外資的體制,從根本上激活新飛的管理體制。
於是張冬貴引進包括“QPP(質量和生命力計劃)、GSP(持續增長計劃)、GAP(加速增長計劃)”在內的一系列“西式”管理理念,還組織全廠員工開展“新思路”活動。但這些國際化的管理方法,卻被員工認為是笑話。
至於什麼是新思路,羅良笑著說,“誰說的清,反正領導的想法經常變。”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張冬貴認為新飛的工作時間不合理,中午不應該有一個小時的午休,取消午休后還能和豐隆集團的時間接軌。但在羅良看來,這個“新思路”的初衷,“其實就是這幫新加坡人想早點下班,過自己的生活。”
此外,中高層的頻繁變動也遭到員工詬病,“豐隆系不信任中方的員工,大量的豐隆系干部不斷被安插進來。此前新飛的中層干部,從來沒有超過100人,而從張冬貴時代開始,這一數字不斷增加,現在中層干部約三百多人。而且是一朝天子一朝臣,高層領導人換了,下面的中層干部就隨之換掉。”
一位新飛員工提供的任免郵件通知顯示,幾乎每個月新飛內部都有中高層的人事變動。“人事任免每個月都有,非常頻繁,高管大多是空降。”
李連印就此事講了一個故事。“后來新飛的管理層人員太多了,而且這批豐隆系的干部很少去車間,工人對這些領導的職務名稱叫不清,也分不清誰的官,隻好看工作服的領子。普通員工的
工作服是黑領的,管理層是花領的。”這個故事得到包括羅良在內的多名新飛員工的核實。
“新領導到任,都要進行市場考察。說白了,就是花公司錢,進行全球旅行。每周人家還得飛上海過周末。”羅良說,這些跟以前的領導完全不一樣,他們很少下車間,也不像劉炳銀那樣跟工人像兄弟一樣。
更讓員工接受不了的是,這幫他們眼裡的“閑人”,每年拿著百萬以上的薪酬。“養這麼多領導有什麼用,既耗費公司資金,又造成內部管理流程變長,造成溝通障礙。”
豐隆亞洲派駐新飛電器公司的現任總裁吳俊財在罷工事件爆發后,也承認新飛現在管理模式需要朝更完善的方向前進,“我們的確有一些外派來的高層不注重跟員工的溝通,這是我們存在的一個問題。”
文化沖突在市場營銷方面,體現得更加突出。張冬貴認為新飛品牌形象太土,應該給新飛品牌注入青春活力,於是上任伊始就開展一系列頗有時尚氣息的推廣活動。包括2006年的“泛珠三角超級賽車節”、2007年的非奧運營銷之‘新飛2008助威團’全國選拔賽,2008年是贊助新思路世界模特大賽,2009年贊助了中國足球超級聯賽等一系列賽事。
“但在電視廣告上,卻大幅縮水。之前每年新飛在央視的廣告就上億元,但豐隆當家后,央視廣告就停了,平面廣告也沒了。”羅良認為,這種營銷模式不適合新飛電器,因為購買新飛冰箱的用戶群,接受信息最重要的渠道是電視,“搞那些活動,完全是浪費錢。”
2010年,在新飛電器待了6年的張冬貴離職。隨后,大批高管相繼離職。
2010年8月,曾協助劉炳銀建立新飛整個銷售和服務體系的銷售高級總經理王建華宣告離職。
業內的評價是,王建華對國內家電市場非常了解,在行業裡人脈深厚,他離開了,新飛的銷售體系也損壞得差不多了。
據一位跟王建華熟稔的人士說,王建華認為張冬貴不著邊際的市場推廣,不像正常的市場行為,眼看新飛每況愈下,隻好提前抽身離開。
新鄉市政府的努力
在新飛發展的過程中,新鄉市政府為振興新飛也做了不少努力。例如為新飛集團爭取了商標使用權、設立投資公司等。
10月15日,《新鄉日報》發表名為“新鄉市積極指導新飛電器公司處理停工事件”的文章。
文章稱,“新飛電器有限公司部分員工停工聚集事件發生后,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市委書記李慶貴、市長王戰營專門指示成立新飛電器有限公司穩定工作小組,並強調要以人為本大局為重、立足長遠謀求發展,妥善迅速處理停工事件。王治通(新鄉市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明確指出,新飛不僅僅是新鄉的一張名片,也是我們河南省的知名品牌和我們的民族品牌,各方都必須樹立大局意識,要立足長遠發展來處理這次停工事件。”
在新鄉市政府的干預下,新飛員工的停工訴求很快得到滿足。包括給工人漲工資、重聘此前被免職的生產制造部總經理和強、辭退豐隆系高管人力資源部總監連國慶等要求。
雖然這些訴求得到了滿足,但部分新飛人仍存憂慮。“新飛現在很多生產線都停了,雙班倒也變成單班倒,今年還在虧損,按照這個情況下去,新飛垮了,工人的工資怎麼發?”羅良說。
據新飛電器內部消息,新鄉市政府危機處理小組下周將進駐新飛,目的是“振興新飛”。
而在此前,新鄉市政府為振興新飛也做了不少努力。
例如今年年初,新鄉市政府專門進行了打擊新飛冒牌品牌的行動。
據公關總監王更明透露,2005年豐隆增資時,雙方(豐隆和新鄉政府)有協議,冰箱空調這些大家電領域,新飛的LOGO歸新飛電器用,但是和大家電不沖突的小家電,國有股份(新飛集團)可以使用。王更明稱,“新飛集團存在將新飛品牌濫授權的情況,將品牌授權給諸多小家電公司,損害新飛品牌的形象。但是消費者一發現產品出了問題,還要來找我們新飛電器,這把我們累慘了。”
王更明說,在新飛集團之前,新鄉市政府還成立了新飛投資公司,但是是否准備用這個公司來做家電,新飛電器並未得到政府通告。
面對虧損,新飛採取的措施之一是減少產量。周華說,新飛在新鄉的三個生產基地,大部分生產線已經停產。新飛現任管理層計劃將產能達到200萬台的新飛冰箱“生產一部”關閉,撤出生產線,與“生產二部”合並。這意味著,將有大批新飛員工面臨失業。
為此,新任總裁吳俊財輪番給工人做工作。希望工人能體諒工廠,共同渡過難關。
“豐隆接管新飛這麼多年了,境況好的時候沒有跟工人同甘,境況不好了,就要工人共苦。這道理到哪能說得通?”周華說,如果說,公司只是暫時經營性的問題,工人也能支持,可現在新飛的問題,“麻煩大著呢。”
出於各種考慮,新飛電器決定給新飛“換標”,把已經使用了28年的“老鷹”標志換成“海鷗”。
吳俊財的解釋是,原來的標志不錯,但不夠柔和時尚。他們經過調研,認為現在買冰箱的群體多為18-35歲,這些年輕人比較青睞色彩柔和有時尚感的品牌。
10月19日,停工結束一周的午后,新鄉一家新飛專賣店裡,隻有一個女店員坐著。她說,“過兩天這裡就要裝修了,把老鷹標志換成海鷗。說是嫌這個品牌太老了。老鷹變海鷗,好不好,我們怎麼看不重要。”
(文中羅良系化名)
觀察
新飛衰落之謎
部分員工認為大股東無心經營,大股東認為下滑源於“大環境”
曾在冰箱市場上位列全國前三的新飛電器,緣何衰落至此?
不成功的“兜售”
來自中怡康的數據顯示,2005年底新飛冰箱在全國排名第3,2010年后,滑落到第6位,市場份額僅為6.27%,列位海爾、容聲、美菱、美的、西門子之后。財報顯示,2011年全年新飛電器虧損約2億元。對於新飛衰落的原因,一些新飛員工認為,是豐隆方面根本不想認真做企業,只是想倒手賺錢。
2009年,有關豐隆將以逾7億美元的價格出售新飛的消息不斷被傳出,潛在接盤方包括日本鬆下集團、中國海爾集團、TCL集團、深圳康佳、美的集團、長虹等企業。
但由於對新飛估值過高,出售最終並未達成。對此,新飛電器總裁吳俊財表示,此前有跟其他公司洽談收購事宜,“但僅局限於談的層面。”
導購員的“墊腳石”
在經營不斷下滑的情況下,新飛研發部門也逐漸“形同虛設”,核心技術人員流失嚴重。
據新飛員工介紹,近幾年是新飛電器研發技術人員的“撤離潮”,原有的四五百人的技術研發部門目前留下的員工在一百人左右,且大部分為女性和新鄉市本地戶籍人員,離開新飛的技術研發人員九成以上進入了新飛的競爭對手企業。
研發人員流失直接導致新飛產品“落伍”。
家電資深評論人劉步塵稱,從工業設計和造型來看,新飛的(冰箱)跟海爾比起來,差距很明顯。
記者在新鄉當地的一家蘇寧電器看到,同樣是促銷特價2999元的三門冰箱,新飛冰箱的面板是烤漆材質,而美菱的面板則是鋼化玻璃。賣場導購員說,他一般先給顧客介紹新飛的這款特價機,如果顧客看不中再推薦美菱。這位導購告訴記者,看過美菱之后的顧客,幾乎沒有人選擇新飛,“價格一樣,但材質明顯不同。”
起伏源於刺激政策?
對於新飛業績的下滑,吳俊財認為,“首先,我覺得是一個大環境影響,冰箱制造業經營狀況普遍下滑。第二就是,目前遇到的挑戰,比如財務上的,但是這都是戰略性的虧損。”
2007年,家電下鄉政策最先在河南試點以來,新飛電器的銷量增幅超過20%。
到了政策退出的2011年,新飛電器的銷量下降6%。 一位不願具名的行業分析師認為,新飛的衰亡與相關政策有直接關系,家電刺激政策引發行業粗放式經營急速增大,企業不願看到市場空白被其他企業佔領,需要快速圈地圈錢以度過刺激政策結束后的冬天,因此隻能在根基不穩的情況下擴大生產線。2011年刺激政策陸續退出,銷量急速下滑,“家電寒冬”到來,企業經營壓力必然增大。
“去年美的也是大規模裁員,新飛受影響是正常的。”該人士稱。
一位旗下有幾家上市公司的集團老總評價稱,“如果真是市場機制導致的,就由市場機制去決定。市場機制是優勝劣汰,但這是不是新飛本身失敗的原因呢,我認為需要探討。”
該老總認為,新飛下滑的因素很復雜,新飛本身就沒有發展為大企業的因素。
“它當時轉制的時候,就已經喪失了機會。我原來認為它改制以后,會有相應調整,但是它沒有做到。結果幾年下來,就要被淘汰了。企業有的時候不是市場決定的,總是有無形的手決定它活著,怎麼判斷它的對與錯,還是有多方面的原因。”
至於新飛的未來,吳俊財相對樂觀。他表示,豐隆集團在東南亞有自己的網絡,有許多客戶實力都很強。通過這些網絡,今后新飛這個品牌就可以到國外去,而不是以散貨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