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合肥12月10日電(記者馬姝瑞)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邵寧日前在安徽合肥召開的全國地方國資委研究工作會議上表示,中國從1979年到2009年連續30年以10%的平均速度增長,中國的GDP增長有四大因素。
邵寧認為,要素成本相對較低使得中國企業競爭力非常強,競爭對手既難以效仿,也難以抵抗中國在成本上的重要優勢。特別是對在全球配置資源中佔主體的跨國公司來說,低的生產成本要素成本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儲蓄率相對較高,有利於國家資本積累。他指出,在改革初期中國的儲蓄率就已經超過30%,改革開放之后也一直保持在40%以上。“高的儲蓄率對經濟發展非常重要,因為它是國家資本積累的來源之一。”
技術來源較為豐富,技術的引進有利於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升級。資本和技術缺一不可,隻有相結合才能形成投資,才能形成產業。企業的產品結構升級,主要是建立在引進技術的基礎上。
國內市場相對較大,有利於企業培養。“從消費的角度,市場在持續地帶動經濟增長,從投資的角度,我國前些年在基礎設施領域,也有大量有回報的投資機會。”通過國內市場競爭,使企業經受考驗,當國內市場飽和之后,就可以利用低成本優勢就外向型發展。
在中國經濟持續30年高增長之后,邵寧認為,我國的要素成本在快速上升,技術來源正在變動,市場方向發生改變,通過這些變化,中國經濟高增長的時期可能結束。為此,政府和企業都需要積極應對中國經濟增長形勢的變化。
首先,政府方面需要用好財政金融杠杆和基礎設施投資的手段,對經濟進行調整,穩定經濟發展,防止過度減速,實現穩中求進﹔動用一切資源和手段,促進產業升級,促進資本創新﹔妥善處理制造業過剩的產能問題,由於生產能力過剩所造成的過度競爭足以把一個行業的投入能力和發展后勁完全消化。“讓該退出的生產能力能夠盡快地退出,這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邵寧還從短期、中期、品質三個層面對企業提出應對之策。要樹立防范風險,提高企業的抗市場沖擊能力﹔增強創新意識,通過技術、產品、商業模式的創新,重新構造企業競爭力的基礎,形成新的增長點﹔建設戰略思想,經濟形勢的變化會增加企業的風險,企業的決策和戰略思想顯得尤為重要。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