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中國宏觀經濟運行報告2012》稱,投資消費結構和金融結構失衡最嚴重
昨日,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發布《中國宏觀經濟運行報告2012》。根據該機構統計,從1991年以來的20年中,中國的經濟結構失衡指數總體處於次級不均衡狀態,中國經濟結構嚴重失衡。
今年以來,在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加大的背景下,外部經濟的持續低迷以及內生動力的不足,使我國經濟結構失衡問題日益凸顯。
據悉,財經戰略研究院自主構建了“經濟結構失衡指數”。該指數區間為0-1,0代表完全均衡,1代表完全失衡。其下又分為投資消費結構、產業結構、金融結構、收入分配結構和國際收支結構五個二級指標。如果指標值落在0.75-1之間,則意味著該指標出現預警提示,處在非均衡狀態。
根據該機構測算,中國經濟結構失衡指數從1991年的0.5644下降到2000年的0.4513,然后提高到2011年的0.6173,總體處於次級不均衡狀態,2011年更是進入完全失衡的邊緣。該報告稱,中國長期推行的政府主導型需求管理政策在保持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不斷加劇經濟結構失衡程度。
數據還顯示,在這20年間,投資消費結構和金融結構失衡最為嚴重,國際收支結構失衡也非常嚴重,收入分配結構失衡指數雖然未出現預警提示,但近年來呈現不斷上升趨勢。
報告建議,如要改變上述嚴重失衡的狀況,政府應為市場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加快從需求管理向穩定需求與供給激勵相結合的總量政策的步伐,積極推進中性貨幣政策實施,以內生增長代替拉動增長,以結構化升級代替過分依賴消費、出口和投資拉動的增長模式。
不過,也有學者表達了不同觀點。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部副研究員王天龍昨日表示,社科院的上述研究對我國經濟結構性問題是一個很好的嘗試和探索,但他認為並不能絕對地一概而論。
“隻能說,我國需要找到最適合現階段國情的經濟結構,至於三大產業究竟該佔多大比例算‘平衡’,沒有客觀標准。”他說。
■ 焦點
“應屆大學生和農民工最易受經濟波動沖擊”
中國社會科學院昨日發布的《中國宏觀經濟運行報告2012》指出,應屆大學生和農民工群體就業最易受到經濟波動沖擊。
社科院通過監測數據發現,由於培訓成本和勞動合同的限制,企業解雇年輕人的機會成本要低於解雇年長的工人,同時,企業在不景氣時也傾向於減少招聘新的員工。青年應屆大學畢業生在經濟不景氣時的失業率進一步上升,成為最容易受到經濟波動沖擊的群體之一。
而農民工群體大多就業於中小型企業,特別是勞動力密集型的制造業和建筑業企業,加之自身技能較差和缺少勞動合同保護,也成為最容易受到危機沖擊的群體。
日信証券日前發布報告稱,未來一段時期,我國就業問題將從總量轉向結構性。目前勞動力市場呈現出“兩端趨緊、中間寬鬆”的態勢,低端勞動力市場趨於緊張,經濟下滑引發的大規模農民工失業現象可能將不會再出現﹔另一方面,產業升級過程中對具有專業技能的技術性、研究性人才需求增加,現行高等教育培育出的專科、大學畢業生,反而處於尷尬地位。(記者沈瑋青)
■ 聲音
勞動力結構正深刻變化
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昨日表示,今年雖然經濟增速下滑,但並未導致就業困難,這可能預示我國的勞動力供給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結果,預計到明后年,中國的勞動力需求和供給將基本達到平衡。由於房地產業與就業密切相關,未來不同城市的房地產價格將可能出現分化。大中城市就業機會多,勞動力聚集,因此房價依然有上漲壓力﹔小城市則恰恰相反。(沈瑋青)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