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全國年平均缺水量達500多億立方米,有三分之二城市缺水,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是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瓶頸。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了《國家農業節水綱要(2012-2020年)》,明確到2020年,全國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0億畝。圍繞《綱要》出台的時機和亮點等問題,記者採訪了水利部相關負責人。
近年來,農業用水約佔全國用水總量的62%,部分地區更是高達90%以上,農業成為我國第一用水大戶。“這說明農業節水潛力大,發展農業節水是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徑。”水利部辦公廳常務副主任王韓民指出,要實現國家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的目標,根本的出路在於節水。
據介紹,我國目前有效灌溉面積為9.25億畝,節水灌溉工程面積4.38億畝,雖然節水灌溉成效明顯,但總體滯后於現代農業發展需要。“要大力推進節水灌溉,發展農業節水,必須強化頂層設計,為規劃編制、政策完善、工程建設、管理改革提供指導。”為此,水利部以《全國農業節水發展綱要(2001-2010年)》和近年完成的相關規劃為基礎,編制完成了《國家農業節水綱要(2012-2020年)》。
“農業節水是一項系統工程,是從農業生產布局、種植結構、水資源配置到工程、農機等領域的有機結合,涉及眾多環節。”水利部農村水利司司長王愛國指出。為此,《綱要》強調要抓好優化配置農業用水、調整農業生產和用水結構、健全農業節水管理措施等方面工作,到2020年,在全國初步建立農業生產布局與水土資源條件相匹配、農業用水規模與用水效率相協調的農業節水體系。
王愛國介紹,實現農業節水,不同地區應因地制宜採取不同的技術路線。《綱要》將農業節水的發展區域在空間上劃分為東北、西北、黃淮海和南方4個地區,並明確了每個地區的發展重點以及適宜的技術路線、種植模式和節水措施。
如何將《綱要》落到實處呢?
首先,要切實加大投入。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主導作用,同時,在經濟作物種植區、規模化農業園區鼓勵使用金融資金發展節水灌溉,探索多種形式的財政貼息辦法,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特別是農民參與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在保障灌溉面積、灌溉保証率和農民利益的前提下,要建立健全工農業用水水權轉換機制,多渠道增加資金投入。”王愛國指出。
其次,要強化相關工程建設管理和運行管護,促使其長期發揮效益。這需要制定完善高效節水灌溉和農業節水項目管理辦法,規模以上項目按規定實行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承包制等。
另外,“需要適當使用經濟杠杆促進節水。”王愛國表示,到“十二五”末,地表水灌區逐步實現計量到斗口,有條件的地方計量到田頭﹔井灌區全面推廣地下取水計量和智能監控系統。(記者張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