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育:中海油收購尼克森公司的成功與未來考驗--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財經頻道滾動新聞

梅新育:中海油收購尼克森公司的成功與未來考驗

2012年12月14日09:42        手機看新聞

  加拿大政府的批准,標志著中海油以151億美元收購加國油氣供應商尼克森公司的交易大局已定。盡管此案仍需經過美國和巴西兩國政府批准,特別要經過扼殺了多項中國企業海外並購交易的外國在美投資委員會批准。但即使美方不同意,最多也隻能強迫中海油賣掉尼克森公司在墨西哥灣的油田,而這項資產僅佔尼克森公司總資產的8%。

  正值中國企業海外投資項目接二連三碰壁之際,中海油這筆巨額交易成功經驗何在?

  中海油這筆交易成功的基礎,當然是對收購方和被收購方的互利前景。中國是石油天然氣消費需求迅猛增長的大國,油氣產品進口已躍居世界前列,並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躍居世界第一。去年,中國原油進口量已達25378萬噸,成品油進口4060萬噸,液化天然氣進口1221萬噸﹔今年前三季原油進口20038萬噸,同比增長6.4%﹔成品油進口2897萬噸,液化天然氣進口1045萬噸。相應的,中國已成全球石油天然氣企業競逐的熱門市場。正是這樣的經濟基本面,決定了這筆交易的互利性質:中海油得以取得更多海外資源補充資源儲備,並促進其產品組合的多樣化,而加拿大商業環境良好,許多風險都低於發展中國家市場﹔投身中海油這樣的中國大型石油公司更是尼克森公司之輩的上佳出路,因為中海油等公司在中國市場上的穩固地位意味著他們的產品能獲得更有保障的銷售市場。

  盡管如此,對交易雙方企業有利,並不意味著一筆跨國企業並購交易就一定成功,因為形形色色的政治性風險必會對此產生影響,對石油、天然氣這樣的戰略性資源行業尤其如此。一般而言,獨佔熱門戰略性資源之利的意圖,常會蒙蔽東道國朝野和民眾的眼睛,使他們看不到自身資金、技術、人力的局限性,更看不到銷售渠道的重要性,而任何資源隻有在有需求時才是財富,無需求時很可能就是垃圾。在資源牛市期,“保護本國資源”的情緒尤其會高漲,對外資的限制性政策也會接連出台。在資源熊市期,非理性情緒會顯著消退,認識到外來資金、技術、人力和外部市場銷售渠道重要性的人會大大增多。正因為如此,這類戰略性資源的開發者若要實施跨國收購交易,最好奉行反周期策略,盡量在熊市期間出手,以避免遭遇太大阻力。目前油氣價格雖然較高,但比高峰期已明顯下降,而且其中不乏虛幻的泡沫成分﹔中海油這筆交易能成功,在相當程度上應歸因於這個恰當時機。盡管這筆交易一經披露就在加拿大激起了強烈爭議,但假如在前兩年開展這筆交易,爭議必會比現在猛烈許多,成功幾率也就渺茫了。

  戰略性資源的跨境交易要想成功,更需選准一個敵意不那麼濃烈的東道國。在這方面,中海油2005年在競購優尼科的交易中曾備嘗苦澀教訓。美國傳統上相當重視對外資的政治安全審查,而且某些政治勢力將中國視為唯一潛在戰略對手,泛政治化傾向突出。因此,對於中國企業而言,美國可能是發達國家中政治風險最高的國家,偏偏中海油又屬於敏感的戰略性資源開發行業,一開始選擇美國公司,無異於自投虎口,失敗是必然的。相信中國企業在美國的直接投資增長之勢還會持續,希望在美中資企業增進美國民間對中國的正面了解,化解美國社會的某些偏見。要想實現競購美國企業的目標,初期進入美國的中資企業規模不能太大,所處行業也不能太敏感。

  相比之下,加拿大固然也是盎格魯-撒克遜國家,政治經濟都深受美國影響,一度對中國資本頗為歧視,但畢竟具有較強的政治獨立性。而且加拿大經濟受益於中國經濟增長的程度遠高於美國,對中國資本的態度相應要比美國好得多。把加拿大這個資源稟賦不次於美國、商業環境和治安環境都處於上佳水平的國家作為在西方收購戰略性油氣資產的突破口,實在比選擇美國強得太多。也正是由於日益緊密的中加經貿關系已極大地推進了雙邊的政治關系,加拿大決策層才最終下定決心不顧反對者聒噪而批准這筆激起了巨大爭議的交易。

  中海油將尼克森公司納入麾下基本已成定局,但未來的考驗仍不可忽視。畢竟尼克森公司的資源以開發成本較高的油砂為主,隻有在油氣價格較高時才有商業價值,而油氣資源價格的高位未必能長久維持,在“頁岩氣革命”沖擊下尤其如此。今年1月30日紐約市場西得克薩斯輕質原油期貨價為每桶98.78美元,2月至5月初在伊朗危機、敘利亞危機等因素炒作下多數交易日位於100美元以上,2月27日達108.56美元,隨后便步步下跌,本周二為85.79美元,QE3也未能助力其反彈。再說,加拿大過高的勞動力成本、僵硬的勞動法規和極端保護主義且強大的工會組織也會給中資企業帶來許多難以預料的麻煩。

  祝中海油國際化征程的萬裡長征一路走穩走好。

(來源:上海証券報)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