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4省養老金收不抵支 或致地方財政面臨崩潰--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財經頻道滾動新聞

中國14省養老金收不抵支 或致地方財政面臨崩潰

2012年12月18日02:49    來源:經濟參考報    手機看新聞

  盡管養老金的累計結余逐年增長,但資金積累的地區失衡加劇已經對社保制度的可持續性形成威脅。中國社會科學院17日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2》顯示,如果剔除財政補貼,2011年養老金收支缺口已經進一步增大至767億元,並開始向少數省份集中。隨著未來這些省份當期的結余狀況進一步惡化,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正遭遇統籌層次低下的“死結”。

  報告顯示,2011年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金收入的增長速度很快,當期結余高達4130億元,比2010年同期增長八成。在32個社保統籌單位中,如果剔除財政補貼,2011年收不抵支的省份有14個,比2002年的29個縮減一半。

  然而,養老金當期收支虧損額卻逐年增大,十年間增加接近300億元,且各個省份的收支狀況差異十分顯著。去年767億元的收支缺口中,黑龍江和遼寧的當期缺口均已超過百億元,且前者的征繳收入甚至不及支出的一半。而在征繳收入大於支出的省份中,廣東、江蘇兩省的征繳收入均超過千億元,兩省之和佔全國之比接近兩成,其中廣東的當期結余就高達519億元,浙江、江蘇、北京和山東也均在200億元以上。

  這一狀況也體現在了參保人員贍養率(老齡人口和未成年人口之和與勞動力人口的比率)的地區差異上:新疆兵團,東三省以及天津,四川等地 的 制 度 贍 養 率 都 接 近 或 超 過 了50%,而廣東和浙江等東部省份普遍較低,其中廣東隻有10.81%。贍養率也進一步影響了社保的繳費水平,東三省的人均繳費率都已經超過了20%,大大高於廣東等地區。

  事實上,在社保碎片化和人口流動矛盾加劇的背景下,部分積累制的養老保險制度必然會陷入這種“東部獲益中部受損,新城獲益老城受損”的境地:資金聚集在東部經濟發達地區,老工業基地和人口流出大省則負重不堪。首個參與“做實”個人賬戶試點的省份遼寧再也無力承擔養老金短缺的壓力,三年來不得不每年借支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基金用於統籌賬戶當期發放,且借款數額逐年增大,2011年借支達76.8億元。

  而根據社科院開發出的“中國養老金發展指數”,養老金結余狀況惡化已經影響到了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性,東北三省以及天津、上海在指數的“可持續”指標的排名中佔據了最后五名,存在較大隱患。

  對於未來變化,報告預測,“收不抵支”的現象向少數省份集中(尤其是老工業基地)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加上老齡化加速的影響,預計未來5年這種問題將進一步加劇,且征繳擴面的“窗口期”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這些省份財務失衡的現象。遼寧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學會副會長趙文祥認為,隨著老齡化加劇,未來的補缺壓力更甚,“如不採取有效措施解決,地方財政將面臨崩潰的危機。”

  對此,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要解決養老金收支失衡的問題,僅依靠提高部分省市的財務支付能力不過杯水車薪,不能從根源上解決其財務可持續性問題,因此,根本途徑仍在於提高養老保險制度的統籌層次。

  “應按照‘十二五規劃’綱要的要求,全面落實基本養老金的省級統籌,同時要研究制定基礎養老金的全國統籌的思路和方案。”財政部社會保障司副司長符金陵表示,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從宏觀方面來推動基本養老保險的制度化改革,並從政策設計上加以完善。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副主任徐延君指出,國家應從整體的層面考量,並且做出全局性的安排:“要加快推進全國的基礎養老金的統籌,而且這個統籌要堅持事權、財權一致的原則推進。此外,目前世界各國中社會保險完全靠征繳來運行的並不是很多,相當一部分國家都有財政補助。我們認為擴大財政補助的規模在中國應該說可能性是很大的。”

  此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金維剛指出,在《社會保險法》頒布實施之后,我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已經以法律形式確定了基本的制度框架和制度要素。對於目前養老保險收支方面存在的一些地區的基金收支失衡問題,應當在相關養老保險制度的法律框架內,立足於養老保險制度客觀環境和現實條件,研究探索解決問題的可行途徑。

(來源:經濟參考報)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