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底價拍賣”真假難辨易做局 投資更具風險【4】--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無底價拍賣”真假難辨易做局 投資更具風險【4】

2013年01月14日08:23    來源:廣州日報    手機看新聞

  倪瓚款《樂圃林居圖》,100元起拍,575萬元成交。

  短板

  結果不可預測 投資更具風險

  “無底價拍賣”結果的不可預知性,使它具有更大的風險。很多人認為,一個顯而易見的推理是:既然敢於“無底價”,那麼拍品說不定是“有問題”的便宜貨或者偽劣品。巧合的是,去年在“無底價”拍場中取得優異成績的陳鑒如款《竹林大士出山圖》和倪瓚款《樂圃林居圖》,都有自己的克隆版本。前者的同名之作藏於遼寧省博物館,而后者的同名之作在2007年北京保利曾經拍出過671萬元的高價。李逵和李鬼,分不清哪個是真跡,哪個是仿作。

  “拍賣公司既然讓拍品‘無底價’,就是因為它沒把握,也不敢保証品質。買家哪怕用1億元買了幅有問題的畫,拍賣公司也不會為此承擔任何責任。”北京隆榮國際拍賣公司總經理劉建業說。

  但也有人認為,目前國內的拍賣公司,不管是“有底價”還是“無底價”,普遍都是既不“保真”也不“保退”。雖然在“無底價拍賣”中,買家承擔的風險的確增大了,但是這個風險至少沒有變得更加突出。

  另外,根據“游戲規則”,“無底價拍賣”不可以流標,標的必須賣給場上出價最高的競拍人。“如果是些不太值錢的小藝術品,無底價拍一下未嘗不可。但如果真是特別有價值的,這樣做的風險就太大了,我不太相信會有那麼傻的賣家。負責任的委托方會對自己的東西有一個基本認識,如果是特別有價值的東西,他怎麼會連個保留價也不提,讓人隨隨便便就買了呢?”劉建業說,“拍賣公司必須對送拍人和競拍人負責任。幾百萬元、上千萬元的東西,你從100元、1000元開始拍,外國人會怎麼看我們的文物?本來就夠混亂的了,這樣下去更加不知道怎麼分辨真偽了。”

  趙涌則表示,他並不擔心真正的好東西會“一不小心”被當做便宜貨給人買走。“泓盛這次拍出高價的《樂圃林居圖》,本是一個送拍人送來的一大箱東西中的一件。對於這種大批量的送拍,我們沒有辦法一一研究和梳理,通常的做法是放在紙雜文獻板塊用無底價的方式拍。拍賣前,給每一件拍品拍了照片,放入圖錄,什麼說明都沒有寫,甚至連倪瓚的名字都沒有提。但后來我們不斷接到很多藏家打來電話咨詢這件拍品,我們才意識到這有可能是倪瓚的一件精品。這件作品開槌之后,引起場內藏家和電話委托人的激烈競購,直到最后拍出了高價。這件事說明一個問題,隻要是具有號召力的拍賣行,並且事先做了充分的推廣,吸引了足夠多的專業藏家到場,他們的競拍自然會給予拍品一個負責任的價格——哪怕這件拍品的價值事先根本沒有被藏家和拍賣公司發現。說到風險,其實我們最怕的是頂級買家私下‘做局’。比如本來可以出到1000萬元的拍品,但是他們商量好不出價了,讓人300萬元就買走了。”

  季濤向記者透露,因為存在巨大的風險,所以有的拍賣公司會有規避的方法,“比如,讓賣家在那守著,萬一拍便宜了,就舉牌把它拍回來。這種做法雖然違規,但目前來看也不可能完全避免。”

  鏈接: 何為“無底價拍賣”?

  無底價拍賣是相對於有底價拍賣而言的,一般拍賣會上的拍品都會有一個底價,它是由委托方和拍賣行共同商定的最低出賣價格。如果場上所出價格低於底價,拍品就宣布流拍。而無底價拍賣是無估價拍賣,拍賣公司對拍賣品並不提前設定底價,由競買人自己競相報價,最后由報價最高者購得。

  一般有這樣幾種無底價起拍方式:國內最常見的方式是拍賣師以最低的競價幅度起拍﹔拍賣師讓場上的買受方先自由報價,此時不考慮競價幅度,出1元也可以,出8萬元也行,拍賣師再在買家報出的第一口價基礎上按照規定的競價幅度繼續加價﹔國外大拍賣行常採用的方式是拍賣師根據自己對該無底價拍品的估價出一個起拍價,如果有人應價則繼續按照此時的競價幅度繼續加價。如果無人應價,拍賣師可以再次調低起拍價繼續詢價,直到有人應價為止。   文、圖:記者 金葉

(責任編輯:薛白、喬雪峰)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