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部:賣站票為讓更多人回家 不半價因考慮財力【2】--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鐵道部:賣站票為讓更多人回家 不半價因考慮財力【2】

劉春瑞

2013年01月24日08:09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 回應

  工信部:搶票插件應避免堵塞網絡

  新京報訊 (記者邢世偉)昨日,針對春運期間搶票插件泛濫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通信發展司司長、新聞發言人張峰回應表示,的確向有關企業進行了電話溝通,要求企業關注網上流量,避免因搶票插件造成網絡擁塞。

  張峰稱,實際上,每遇重大節日,工信部都會要求通信企業加強網絡的運行管理,以確保網絡的暢通。

  “為保証網絡以及公用網不受到影響,同時也保証訂票系統能夠正常運行,我們向有關企業了解了情況,要求他們關注網上流量的情況,要採取措施,避免因搶票插件造成網絡擁塞,以及影響系統的正常運行。”

  張峰同時表示,工信部鼓勵互聯網企業改進和創新服務方式,提升服務水平,同時也建議互聯網企業與相關部門進行溝通,共同研究有效的方法,幫助廣大的群眾能夠順利購票。

  ■ 人物

  “購票帝” 一票難求不解還將寫攻略

  春運火車票的“一票難求”不僅讓搶票軟件紅遍網絡,一位北京大學2009級學生撰寫的購票攻略也紅遍網絡,他叫裴濟洋。他過去3年幫同學訂了20萬張火車票,並每年出一本購票攻略,人稱“購票活雷鋒”、北大“購票帝”。

  不希望借助媒體成名

  今年的裴濟洋沒有忙著幫同學訂票,而是接受各家媒體採訪。21日下午,記者與裴濟洋約在798一家西餐廳採訪,他告訴記者,“你是今天我接待的第7撥媒體。”

  “不要關注我這個人,你要關注我這個事,關注大家能不能買到票。”裴濟洋說。“我是做學術的,不希望借媒體成名”。

  裴濟洋是北京大學哲學系本科生。他認為,學哲學與研究購票並不矛盾,學有余力方能發展興趣愛好。

  “最初看到身邊很多同學買不到火車票,覺得買票這件事應該有很多技巧。”裴濟洋開始琢磨購買火車票的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外地同學早點回家。

  后來,裴濟洋開始到北大火車票代售點做志願者免費為學生訂票。裴濟洋認為,直接走不過去就分段走,直著走不通,就繞著走,於是他研究出利用中轉回家的“曲線”、繞路回家的“迂回”、同一車次分段購票的“接票”、買長途車的短途票“打短兒”等諸多購票秘籍。

  三年幫人訂20萬張票

  春運時,裴濟洋每天幫忙訂票達到1500張左右,三年來曾幫助學校進行寒暑假集體訂票共計8萬人次,加起來得有20萬張左右的票。“20萬張票中,一部分是我直接打出來的票,另一部分是幫助學校集體訂購的學生票。很多同學填寫的乘車需求不符合鐵路的要求,我幫助調整了之后大家才買到票。”裴濟洋說。

  今年,因為網絡和電話購票興起,裴濟洋就沒有去窗口做志願者,轉而專門研究探索購票攻略,在網上發布。

  在買票攻略裡,裴濟洋總結出很多買票秘籍,比如“包絡法”、“越限法”等等。后來因為每天有人咨詢買票的事,裴濟洋開通了自己的實名制微博,時時與粉絲互動。通過這種方式他也把許多車次的發車情況及時地發布在微博上供網友參考。

  售票不收手續費

  裴濟洋表示,自己春運主要幫助的是在外務工人員。“學生群體每年可以提前兩個月集體訂購學生票。”裴濟洋表示,“去年我幫助解決了北大上千名外來務工人員的訂票問題。”

  有網友問:“你會加收手續費嗎?”裴濟洋表示:“我非但不收手續費,連吃飯的錢都是自己掏的。三年來沒有得到一分錢報酬。”

  幫大家訂票不會影響學習嗎?裴濟洋說,“這事也就十幾天,我十幾天之前還在圖書館作論文了。我十幾天之后還有事要做,我還有我的事情。裴濟洋透露,畢業后,他希望去留學。

  至於將來裴濟洋是否還會寫攻略幫大家訂火車票?裴濟洋說,“我無論去了什麼地方,如果“一票難求”的問題仍存在,我還是會盡力去編一些攻略。因為總覺得這個社會吧,有正能量才會推動它進步的。”

  新京報記者 劉春瑞 實習生 王偉偉

  ■ 親歷

  徹夜排隊銳減 一票難求依舊

  有工作人員建議排隊者用刷票軟件買票

  20日,天微微亮,北京西站臨時售票窗前排起了七八米的長隊。厚棉衣,大口罩,站在臨時售票窗口前的多是上了年歲的民工和打工者,大多天不亮就到了售票窗前。他們縮著手哈著氣,不停跺腳,盼望著能夠買到電話和網絡的“漏網之票”。

  網上1分鐘就沒了票

  游走在北京街頭做線裝書生意的王彪,頭天夜裡11點就從南五環的家裡出了門,他排在第三位。排在第一位的是在北京一家公司上班的趙興紅,他早上5點就出了門。第二位是王書平,他是個農民工。

  趙興紅來北京已有6年,18日早上6點,趙興紅早早把親友中4名會用電腦的全部叫起床,等著網絡放票。但無奈一分鐘之內,趙興紅想要的票就賣光了。無奈之下,趙興紅和妻子商量,隻能到火車站售票窗口碰碰運氣。

  凌晨,當趙興紅趕到北京西站時,車站不停廣播“需要購買網絡和電話訂票余票的乘客請到臨時售票窗口”。

  早晨8點,他覺得自己還有希望,“總有人退票吧?”他問站在身旁維持秩序的車站工作人員。“網上顯示沒票了,窗口一般也買不到,希望不大。”工作人員回答。

  66個電話未買到票

  王書平的圈子裡沒有人替他網絡購票,工友中沒人會用電腦,電話也打不進去。他讓在家的女兒幫他訂票,女兒告訴他,沒有網銀,不知道咋付款。來窗口買票是他的唯一選擇。

  王彪向身邊的購票者舉起手機,通話記錄顯示,訂票電話01095105105號碼后面有個小括弧,括弧裡有個數字——33。“我打了33遍,妻子同時打的,也打了33遍,66遍電話,話費得有一二十塊吧,沒訂上。”王彪也試過網上訂票,他甚至專門裝了刷票軟件,依然沒訂上。

  距離9點還有15分鐘,購票隊伍已開始騷亂,站在隊伍最前面的趙興紅頭抵著還沒打開的購票窗口,透過玻璃,眼巴巴朝裡望。窗口裡,售票人員在啟動電腦。

(責任編輯:喬雪峰、聶叢笑)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