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錢蜂擁入影院 業內稱不炒房地產炒電影院【3】--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熱錢蜂擁入影院 業內稱不炒房地產炒電影院【3】

許曉青 蔣芳

2013年01月30日08:49    來源:經濟參考報    手機看新聞

  都是票房惹的禍?

  成也票房,敗也票房。一些專業人士認為,目前電影產業的局部過熱現象,折射了一系列結構性的問題,並不是全行業的普遍過熱。而那些陷入投資“怪圈”的企業,往往受到了“唯票房論”的蠱惑。

  一些業內人士指出,中國電影市場總票房的快速增長,誘惑各種熱錢進入。一些企業投了資、虧了本,才慢慢醒悟﹔也有個別企業,為了營造票房奇跡,不擇手段。亂象之下,最終受傷的還是尚在成長期的中國電影產業本身。

  石川分析,媒體和老百姓天天接觸的電影數據也就是票房,初涉電影產業的投資者也大多隻了解“票房”這一個指標。但現代電影工業及其產業鏈的復雜性恰恰是在於它的評估體系不止是“票房”這個唯一標准。

  他說,衡量整個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不能僅僅依靠影院數量的增加,而要有質的指標體系,比如從創作質量、單片競爭力和經濟效益三方面來考量電影產業的發展。以《泰囧》為例,它的票房固然創造了奇跡,但它的放映場次、觀影人次等也是刷新紀錄的,這都是可以參照的指標。

  專家指出,即使是在《泰囧》掀起觀影熱潮時,我國國產片的同檔期排片依然顯得比較單一,片源供應顯得相對有限,中小影片競爭乏力營銷不足,熱賣片過多佔有市場資源,排片缺乏層次和豐富性,觀眾自主選擇余地太小,這都是需要在下階段逐步改善的。

  導演李少紅曾指出,我國電影院檔期還停留在計劃經濟時期,容易搞“一刀切”。電影除了票房幾乎沒有別的收入,在一輪和二輪放映后的衍生市場收入,即院線之外其他發行渠道及產品開發還十分薄弱,電影收益完全濃縮在檔期中,這些都是產業發展不成熟的表現。

  業內人士告誡,真正成熟的電影市場框架,影院只是其中的一環,做大中國電影產業,單靠發展影院絕對是不夠的。

(責任編輯:李海霞、劉陽)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