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2013年農民收入增幅要保持在7.5%以上--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農業部:2013年農民收入增幅要保持在7.5%以上

2013年02月04日14:06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據農業部網站消息,農業部近日下發了關於做好2013年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意見,意見指出,2013年要千方百計使糧食產量穩定在10500億斤以上、農民收入增幅保持在7.5%以上,努力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和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

  以下是農業部關於做好2013年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意見全文: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若干意見》(中發〔2013〕1號)、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以及全國農業工作會議精神,切實做好2013年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現提出以下意見,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落實。

  2012年,面對全球糧食因災減產、國際農產品市場大幅波動以及宏觀經濟運行復雜多變的嚴峻形勢,各級農業部門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要求,齊心協力,迎難而上,開拓創新,扎實工作,在高基數上再奪豐收,在高起點上再創佳績,圓滿完成了“兩個千方百計、兩個努力確保”的目標任務,實現糧食生產“九連增”、農民增收“九連快”,現代農業建設全面啟動,鞏固和發展了農業農村經濟好形勢,為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做出了重大貢獻。

  2013年是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求進、扎實開局”,首先要穩住農業,穩中求進抓落實,穩糧增收帶全局,在更高起點上推動“保供增收”取得新進展,在全面推進中提高農業現代化建設水平。各級農業部門要深入研究新形勢,科學把握新要求,自覺認清新使命,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立足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全面落實中央部署要求,努力實現農業農村經濟持續較快發展。

  2013年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四化同步”和“城鄉發展一體化”的總體要求,牢牢把握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重大任務,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民持續較快增收為核心目標,以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著力強化政策、科技、設施、裝備、人才和體制支撐,堅持“鞏固基礎、突破難點、管控風險、推進改革”,千方百計使糧食產量穩定在10500億斤以上、農民收入增幅保持在7.5%以上,努力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和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持續提高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和農業資源利用率,促進農業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一、抓好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落實和完善,保護和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

  1.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落實力度。繼續增加農業“四補貼”規模,繼續實施農業防災減災穩產增產關鍵技術補助和土壤有機質提升補助。擴大糧棉油糖高產創建、“菜籃子”產品生產專項規模,增加產糧(油)大縣獎勵資金,落實生豬調出大縣獎勵政策,逐步擴大種糧大戶補貼試點范圍,增加農民合作社發展資金。完善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機制,強化畜禽良種補貼、動物防疫補助等生產扶持。足額安排漁業柴油補貼,落實遠洋漁業補貼及稅收減免政策。推動落實完善糧食最低收購價、大宗農產品臨時收儲、生豬市場價格調控預案等政策。加大宣傳力度,加快落實進度,及時足額撥付各項政策資金,把中央政策落實到基層、兌付到農戶,確保不誤農時、不打折扣。

  2.積極研究和爭取拓展政策支持范圍。緊密結合農業生產實際,圍繞重點農產品、薄弱領域、關鍵環節,健全和創新農業支持政策。選擇1-2個主要糧食品種,在局部地區開展良種全額補貼試點﹔盡快建立完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補貼制度,爭取農作物病虫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補助政策,啟動低毒低殘留農藥和高效緩釋肥料使用補助試點,推動制定糧食作物制種大縣(場)獎勵政策﹔研究探索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補助、“菜籃子”產品市場調控等扶持政策。推動農村金融機構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完善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開展農作物制種、漁業、農機等保費補貼試點。鼓勵社會資本投入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

  3.推動政策落實機制創新。完善農業補貼辦法,創新農業補貼方式,促進新增補貼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傾斜,鼓勵補貼與生產挂鉤,有條件的地方與生態資源保護挂鉤。加快建立健全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績效考核制度,逐步推進政策績效考核向省級、縣級延伸。加快建立政策定期評價機制,啟動農業投資績效評估試點。開展“十二五”農業農村經濟系列規劃實施進度中期評估,通報實施效果。進一步加強政策落實的監管和督導檢查,強化農民群眾和社會監督,不斷提高政策落實全過程公開透明度,推動各項政策高效、規范、廉潔實施。

  二、穩定發展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生產,持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4.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堅持穩定面積、優化結構、主攻單產,繼續開展糧食穩定增產行動,推動落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千方百計使糧食面積穩定在16.5億畝以上,努力實現夏糧、早稻增產,秋糧穩定。突出抓好重點地區糧食生產,穩定發展東北地區水稻、玉米,提高黃淮海冬小麥、夏玉米“兩熟”產量,通過“單改雙”力爭南方早稻面積穩中有增,通過西北“夏改秋”和西南地區採取間套種等措施力爭產量穩中有增。組織開展增產模式攻關,強化關鍵技術突破和技術集成推廣,將高產創建示范片擴大到12500個,繼續開展5個整市(地)、50個整縣(市)、500個整鄉(鎮)整建制推進試點,組織開展新品種展示示范,形成和推廣一批區域化、標准化的增產模式。牢固樹立抗災奪豐收思想,立足科學防災、有序抗災和高效救災,強化災情預測和預判預警,提前制定防災減災預案,大力推廣防災減災穩產增產關鍵技術,最大限度減輕災害損失。

  5.統籌抓好經濟作物生產。努力擴大油菜、花生等油料種植面積,推進長江流域冬油菜優勢區和黃淮海及東北農牧交錯區花生優勢區建設,積極開發南方冬閑田擴種油菜。選育推廣“早熟三高”油菜品種,加速花生品種更新換代,提高油料作物單產。擴大棉油糖高產創建規模,培育壯大棉花、糖料等作物的優勢產業帶,加強天然橡膠等熱作生產基地建設。統籌蔬菜、水果等園藝產品生產布局,穩定面積、提高品質、注重營銷,深入推進園藝作物標准園創建,加大南方冬季瓜菜北運基地建設力度,啟動北方城市冬季設施蔬菜規模開發試點。

  6.加快建設現代畜牧業。推動落實扶持生豬生產的政策措施,配合適時啟動生豬市場價格調控預案,加強生產監測和形勢預判,促進生豬生產穩定發展。大力扶持肉牛肉羊生產,推動出台並組織實施《全國牛羊肉生產發展規劃》,推動實施草原畜牧業轉型示范工程,加快發展現代草原畜牧業,努力提升牛羊肉綜合生產能力。大力發展畜禽標准化規模養殖,推進畜禽標准化養殖示范創建。組織制定實施主要畜禽品種遺傳改良計劃,穩步推進主要畜禽品種育種、繁育和推廣。加快奶牛品種改良,開展奶牛生產性能測定,繼續實施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加強奶業消費引導。全面落實飼料法規新制度,著力構建優質、安全、高效、規范的現代飼料工業。

  7.提升漁業發展水平。推進水產健康養殖,新創建500個以上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啟動健康養殖示范縣(場)創建活動。加快池塘標准化改造,開展養殖生態環境修復試點,推進現代水產種業建設,嚴格苗種生產行政許可管理,繼續實施水產良種工程,加強原良種保種和品種創新。積極爭取促進海洋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政策,加大漁業裝備升級改造力度,推進海洋漁船更新改造和漁政船建造,扶持壯大遠洋漁業,加大避風漁港建設力度,支持建設骨干船隊,加強漁政護漁維權和漁業執法。

  三、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增強現代農業發展活力

  8.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抓緊研究探索現有土地承包關系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的具體實現形式,推動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健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制度,擴大登記試點范圍,爭取用5年的時間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証工作,妥善解決農戶承包地塊面積不准、四至不清等問題。堅持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引導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和信息化管理平台,開展流轉規范化管理和服務試點,逐步健全縣鄉村三級服務網絡。探索建立嚴格的工商企業租賃農戶承包耕地准入和監管制度。結合農田基本建設,鼓勵農民採取互利互換方式,解決承包地塊細碎化問題。建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體系,加強調解仲裁能力建設。加快推進牧區草原承包工作,啟動牧區草原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証試點。

  9.培育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堅持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以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和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為重點,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大對聯戶經營、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扶持力度。開展家庭農場統計監測,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立家庭農場注冊登記制度,制定扶持政策和管理服務辦法。扶持農民合作社加快發展,鼓勵農民興辦專業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類型合作社,逐步擴大農村土地整理、農業綜合開發、農田水利建設、農技推廣等涉農項目由合作社承擔的規模。深入推進示范社建設行動,加快建立示范社評定機制,發布示范社名錄,把示范社作為政策扶持重點。加強合作社財務、資產和審計監管。落實龍頭企業扶持政策,創建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完善利益聯結機制。

  10.完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從市場准入、稅費減免、資金支持、人才引進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多元化、形式多樣化、運行市場化,加快構建公益性服務與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與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使農民享受到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社會化服務。強化基層農業公共服務機構建設,充分發揮主導性作用。扶持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鼓勵支持經營性組織參與良種示范、農機作業、抗旱排澇、沼氣維護、統防統治、動物疫病防控、產品營銷、農資配送、信息提供等服務。鼓勵搭建區域性農業社會化服務綜合平台,啟動農業社會化服務示范縣創建。

  11.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等各項改革。鼓勵具備條件的地方推進農村集體產權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界定的具體辦法。全面完成農村集體“三資”清理,深化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示范縣創建活動,建設信息化監管平台,推進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制度化、規范化、信息化。加大農村審計監督力度,進一步規范村級財務管理。強化農村經營管理職能,抓緊研究制定改革和加強基層農村經營管理體系建設的意見。深化農墾管理體制改革,全力抓好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試點各項工作,積極推進社會職能分離,理順墾區社會事業管理渠道,探索國有農場新型社區管理模式。積極推進公益性鄉村債務清理化解試點。配合推進征地制度改革,協助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示范試點。

  12.提升農業對外開放質量和水平。進一步鞏固和完善多雙邊、區域合作機制,積極參加涉農國際規則磋商和多雙邊農業貿易談判,提升我在國際糧農領域的話語權。制定農產品進出口總體規劃,積極開拓國際市場,促進優勢農產品出口。完善重要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關稅政策,提高農業領域運用反補貼、反傾銷以及貿易爭端解決機制的能力,加強農業產業損害預警體系建設,強化對農業重點領域外資並購活動的安全審查和管理,維護農業產業安全。制定農業“走出去”整體規劃,積極引導和推動重點行業的農業對外投資合作,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探索建設我海外農產品調節市場,保障國內農產品有效供給。完善與金融機構合作機制,進一步擴大對企業“走出去”的金融支持。支持農墾企業等建設境外糧食和天然橡膠生產加工基地。

  13.做好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加快實施農村改革試驗項目,推動制度創新和項目建設有機結合,健全試驗項目的考評監測機制,科學評價試驗效果。鼓勵農村改革試驗區積極探索、大膽創新,推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盡快取得突破。適時總結宣傳和轉化成功經驗,充分發揮改革試驗區先行先試作用。推動出台支持試驗區建設的相關政策。

  四、強化農業生產風險防控,促進農業農村經濟健康穩定發展

  14.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狠抓執法監管,加強技術指導,推進標准化生產和全程質量管控。深入推進專項治理,重點打擊種植菜果茶非法使用高毒農藥和制售假劣農資違法行為,嚴厲整治飼養畜禽非法添加“瘦肉精”、違規用藥和濫用獸用抗生素,繼續開展生鮮乳專項整治,嚴格查處養殖水產品非法使用孔雀石綠、硝基?喃。推動農業標准化生產,加快農獸藥殘留標准制修訂,強化“三品一標”認証監管,加強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安全監測監督。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體系建設,開展風險隱患摸底評估,強化例行監測和監督抽查,抓好輿情預警和應急處置,做好生產指導和消費引導。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完善縣鄉兩級監管機構,推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縣(市)創建,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試點和全程控制。

  15.提高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水平。全面落實《國家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規劃(2012—2020年)》,逐步實施分病種、分區域、分階段防治策略。狠抓強制免疫、監測預警和移動監管等關鍵措施落實,制定實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布魯氏菌病等防治計劃。深入推進動物疫病區域化管理,加強國家優勢畜牧業產業帶、人畜共患病重點流行區、外來動物疫病傳入高風險區、動物疫病防治優勢區的防治工作。建立健全以國家、省、市、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為主體的監測網絡,重點提高縣級監測診斷能力,抓好突發疫情應急處置。強化動物衛生監督,推動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模式創新,逐步推行動物和動物產品指定通道出入制度,加強動物標識和動物產品追溯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執業獸醫和官方獸醫制度,嚴格畜牧獸醫行政執法。抓好水生動物疫病防控。進一步提高獸醫科技支撐能力。

  16.強化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建立健全部門聯動機制,加強災情監測調度預警。制定完善重大災害應急預案,建立健全防災減災機制。制定分區域、分品種、分季節的技術指導意見,加強分類指導服務。積極推進病虫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做好種子繁育基地和重點區域的重大植物疫情監管與阻截防控,強化遷飛性、流行性病虫害應急處置與聯防聯控。加強防災抗災物資儲備能力建設,強化生產資料調劑調運,保障災后生產物資需要。加強救災技術指導和服務,充分發揮農機在防災減災中的作用。

  17.推進農業安全生產。認真貫徹實施《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以全國“平安農機”示范縣創建為重點,加強農機安全生產和質量監督管理,組織開展農機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強化漁船檢驗安全管理,加強漁船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和船員培訓,完善漁船船員培訓、考試和發証制度,扎實做好漁業船舶水上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和安全事故調查處理等工作。進一步加強草原火災監測預警體系和防火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火情應急處置能力。加強墾區安全生產工作。

  五、扎實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

  18.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啟動實施農業科技創新工程試點,推動形成農業科研、教育、推廣緊密銜接的新型農業科技體系。加快培育一批高產、優質、多抗、廣適的新品種(系),啟動實施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和超級稻畝產1000公斤育種計劃,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標准研制。加強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加大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實施力度,加快研究應對農業災害重大關鍵技術。加快實施《全國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條件建設規劃》,強化國家農業科技創新平台、農業部重點實驗室建設。鼓勵涉農企業開展科技創新,推動骨干企業與優勢農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實質性的產學研協同創新聯合體,引導和支持企業主持或參與農業科技項目,建立高水平研發機構。強化農業科研院所聯合與合作,建立健全分工協作機制,探索構建區域農業科技協作體系。

  19.加快現代種業發展。全面學習、宣傳、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全國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精神。加快培育壯大骨干種子企業,支持種子企業開展商業化育種,加快培育一批突破性品種。著力構建種業科技創新平台,加快種質基因資源發掘及信息庫建設,制定品種交易管理辦法,建立植物新品種權轉讓和交易平台。著力推動糧棉油生產大縣建立新品種引進示范體系,抓好新品種展示示范工作。加強種子供應體系建設,支持地方和骨干企業優化良種繁育基地布局,加快改造一批種子生產加工中心。加強種子市場監管,組織開展“打假護權”專項行動。開展《種子法》修訂調研,完善品種審定、種子標簽等配套法規制度。啟動種業人才培養計劃。推進種子企業誠信建設,加強行業自律,打造企業品牌。

  20.推廣應用重大成果和關鍵技術。深入實施新修訂的《農業技術推廣法》,深化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繼續實施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財政補助項目和條件建設項目,強化條件、人才、機制支撐,建立補助經費與服務績效挂鉤的激勵機制。支持農墾系統完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著力抓好重大科研成果和關鍵技術推廣應用,重點推廣小麥“一噴三防”、水稻大棚育秧、玉米馬鈴薯地膜覆蓋和抗旱“坐水種”、機插秧、水肥一體化、機械深鬆整地、秸稈還田、病虫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測土配方施肥等關鍵技術,在蔬菜水果優勢區推廣綠色防控技術。大力推廣超級稻,推動玉米優良品種、栽培技術、工程機械技術融合。

  21.加大農業農村人才和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力度。深入實施現代農業人才支撐計劃,強化農業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創新團隊的管理。繼續組織實施萬名農業技術推廣骨干培養計劃,加快實施農技推廣服務特設崗位計劃,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和大學生村官示范培訓。開展農村實用人才認定試點工作,探索建立認定工作體系。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程,重點加大專業大戶、初高中畢業生、返鄉創業農民工、退役軍人的教育培養力度。大力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探索建立教育培養、認定管理、支持扶持銜接配套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政策體系。大力實施陽光工程,構建普及性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和農民學歷教育培訓三位一體的培訓體系。建設合作社帶頭人人才庫和培訓基地,廣泛開展合作社帶頭人、農民經紀人、經營管理人員和輔導員培訓,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合作社工作。

(責任編輯:喬雪峰、聶叢笑)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