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追捧啥酒,啥酒就會熱銷
一位酒業銷售人員表示,領導干部喜好喝啥酒,啥酒就可以賣得火。而且在酒水市場上,促銷人員喜歡施展“飢餓營銷”的伎倆,即人為地制造短缺,以此推高價格。實際上,“公款喝酒”一旦被遏制,所謂的“一瓶難求”,很快變成了“吆喝促銷”。
這些年來,一瓶600元的茅台酒最高被炒到2400多元﹔原先不到1000元的小拉菲,也炒到8000元以上﹔1982年的大拉菲,則從一萬元飆升到六七萬元。一位業內人士坦言,如此瘋狂酒價背后的一大“推手”,就是公款消費,或曰官員喜好。
據這位銷售人員分析,抽煙喝酒是典型的虛榮性消費,“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官場酒風可以說是酒業“風向標”,官場上流行喝什麼酒,市場上隨之效仿這一風氣,將其價格推高,甚至有人投入巨資炒作這一品牌。
除了茅台、五糧液、國窖、劍南春、水井坊等酒備受“喜愛”之外,更有一些“天價”酒也上了餐桌。記者見過一種用中藥材釀制的東君酒,售價兩三千元一瓶,號稱81度,實際上醫用酒精才75度,酒業發展非理性程度可見一斑。
與此同時,“當好縣長、抓好酒廠”的思維方式也不斷發酵。“一些地方經濟與煙酒產業關系密切。”一位從事酒業30多年的專家說,查詢酒類銷售網站,列入知名白酒的品牌多達上百個,從省、市、區縣到鄉鎮,大多有自己的酒廠,可謂“酒氣沖天”。
“公款吃喝推動了酒業超常發展。”卡斯特酒業總經理潘汝顯說,抑制公款消費,虛高的酒價馬上“打回原形”,“畢竟每瓶800元以上的酒不符合多數人消費水平,實際上沒幾個人自己掏腰包買高檔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