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3月6日召開的記者會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表示,過去5年我國GDP年均增長9.3%,上了三個台階。這一增速無論與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相比都是最快的。
張平說,2008年我國的經濟規模超過30萬億元,2010年超過了40萬億元,2012年超過了50萬億元。在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同時,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社會保障水平顯著提高,農村居民收入保持9.9%的年均增長,城鎮居民收入保持8.8%的年均增長。
對於今后一個時期中國經濟的發展,張平表示充滿了信心。張平說,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已經積累了比較雄厚的物質基礎,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正在積極地推進,給經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給我們擴大內需提供了空間﹔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改革不斷深化,將繼續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我們還有一個最大的政治優勢,就是我們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我們的體制能夠保証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集中全國人民的智慧來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張平說。
張平表示,擴大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基點,是必須長期堅持的方針。未來我國擴大內需重點,一是在提高消費能力、穩定消費預期、增強消費意願、改善消費環境上下功夫,發揮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二是通過推進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發揮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關鍵作用。張平強調,投資的安排上主要是考慮民生、“三農”、節能減排、改善基礎設施、改善生態環保。絕不再搞過剩的產能、盲目的重復建設。另外,城鎮化是我國今后一個時期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包括城市建設和農村人口轉移到城市后消費的成倍增長。(宋凱)
(來源:中國財經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