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

2013年04月16日14:25    來源:求是    手機看新聞

  中國人的飯碗必須牢端在自己手中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韓 俊    

  一個國家惟有立足糧食基本自給,才能掌握糧食安全的主動權,才能保障國運民生。

  首先,這是由糧食的極端重要性決定的。糧食是一種特殊的產品,不僅具有食物屬性,還同時具有政治、經濟、能源、人權等多重屬性。隻有堅持立足國內實現糧食基本自給,才能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其次,這是由我國作為人口大國的特殊國情決定的。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消費國,每年消費量要佔到世界糧食消費總量的1/5,佔世界糧食貿易量的兩倍多。如果我國出現較大的糧食供求缺口,不僅國際市場難以承受,也會給低收入國家的糧食安全帶來不利影響。再次,這是由我國農業發展水平決定的。目前我國小麥和水稻單產水平與世界前10位國家相比,僅為它們平均水平的60%左右。從國內看,全國270個早稻萬畝示范片和950個小麥萬畝示范片畝產都要比所在縣平均水平高出120公斤以上,糧食增產潛力巨大,如果過度進口糧食,必然會沖擊國內糧食生產,不利於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最后,這是由國際糧食市場的不確定性決定的。當前,除了受一般供求規律的左右,其他各種因素對糧食生產的影響也越來越明顯,包括美元貶值、氣候因素以及自然災害導致的糧食供給不足,生物燃料和消費結構變化導致的糧食需求旺盛,以及部分國家出口禁令、國際投機資本在期貨市場上的炒作等。據測算,近10年來全球谷物消費需求年均增長1.1%,而產量年均僅增長0.5%,難以滿足消費需求的持續增加。

  2012年我國實現了糧食連續9年增產,總產量達到5.9億噸左右,糧食供求總體基本平衡,但這是一種很緊張的平衡。所謂緊張平衡,是指糧食總供給保障所有人口糧食安全的能力不寬裕,而且結構性緊缺的矛盾突出。具體來看,小麥供求總量基本平衡﹔稻谷則長期偏緊﹔玉米由於飼料與工業加工需求逐年增加,供需日趨緊張﹔大豆已嚴重依賴國際市場。2012年小麥、玉米和水稻三大谷物進口量為1398萬噸,大豆淨進口量則達到了5800多萬噸的最高紀錄,糧食年度自給率降至88.4%,其中大豆自給率不到20%。

  因此,必須加快構建供給穩定、儲備充足、調控有力、運轉高效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

  改善糧食基本生產條件。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提高單產水平,是提高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主要路徑。第一,要在嚴格保護耕地的基礎上,加大中低產田的改造力度,大規模建設旱澇保收高標准農田。第二,我國水資源緊缺,而且水資源與耕地資源和氣候資源的匹配不理想,因此要大力完善農田水利設施,健全防洪抗旱減災防災體系,提高糧食生產用水保障能力。第三,發揮好科技對糧食增產的支撐作用,重視種業在保証糧食產業安全上發揮的重要作用。事實上,每一次糧食種子革命,都會帶來產量的一次飛躍。要大力增加對種子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投入,探索現代種業發展新機制。

  完善糧食市場定價機制。糧食生產高度依賴水土等自然資源,在人多地少的我國,大幅度提高糧食勞動生產率難度大,從事小規模經營的農民消化生產成本上漲的能力弱。在這種情況下,糧食價格提高就成為保障供給、平衡工農業利益的重要手段,這也是工業反哺農業的重要方式。從保障市場供應、促進農民增收、平衡城鄉關系的角度看,在全社會物價總水平提高的同時,應當保持糧食價格水平的穩步提高。要堅持主要由市場供求來決定糧食價格,同時提高政府價格干預政策的前瞻性和穩定性,使糧食最低收購價與相關農資價格保持同步,真正成為糧食最低支撐價,確保農民種糧收益穩步提升。

  加強糧食宏觀調控。一是繼續增加對農民種糧的補貼規模,提高補貼效果。我國從2004年開始實行種糧補貼,補貼規模從145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1628億元,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農民因生產成本上升帶來的損失。但糧食補貼方式還存在不合理之處。目前各地一般是將補貼發放給原土地承包戶,而租種承包地的農戶難以享受政策優惠,補貼資金的效果沒有充分體現出來。二是健全對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保障糧食主產縣人均財力達到全省和全國平均水平,調動糧食主產區抓糧的積極性。三是努力完善糧食宏觀調控機制,加強對糧食生產、消費、進出口、市場、庫存、質量等監測,加強監管,維護正常的糧食流通秩序。

(責編:郝帥、聶叢笑)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