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錢涌入引發危機 外匯局新規加強防范--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熱錢涌入引發危機 外匯局新規加強防范

2013年05月10日13:45    來源:半月談    手機看新聞

一季度的超預期增長之后,4月我國進出口數據表現再度好於市場預期。在對其他經濟體出口表現平平的情況下,這一數據就引發了機構質疑,以及市場對熱錢借助外貿渠道流入的擔憂。

熱錢披貿易外衣涌入國內

海關總署5月8日公布進出口數據顯示,4月我國出口達1.1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7%,再次好於市場預期。同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首次突破6.2關口,並再創歷史新高。在人民幣匯率連續創下新高的背景下,超預期的出口數據不僅沒能緩解市場對未來貿易形勢的擔憂,反而側面印証了人們另一個猜測——大量熱錢正身披合法的貿易外衣持續涌入國內。

數據顯示,4月我國進出口總值2.23萬億元人民幣,扣除匯率因素后增長達到15.7%。其中出口1.1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7%,進口1.06萬億元人民幣,增長16.8%。貿易順差1145.3億元人民幣(約合181.6億美元),收窄1.7%。

在一季度的超預期增長之后,4月進出口數據表現再度好於市場預期,此前機構預測4月出口增速在8%至12%區間內。業內人士認為,好於預期的貿易數據有利於緩解市場對經濟增長的擔憂,但是該數據可能含有“水分”,還須謹慎對待,預計未來數月進出口增速將放緩。

實際上,從海關分地區統計的數據來看,和一季度一樣,中國內地對香港比較高的出口增速掩蓋了對歐美等發達市場出口的下滑。雖然4月中國內地對香港出口增速從3月的92.9%跌落至57.08%,下滑明顯,但是與之相比,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同比下降0.1%,對歐盟的出口下滑了6.4%,雖然比起3月均有好轉,但是仍顯示出歐美外需的疲弱之勢。與此同時,對東盟以及台灣的出口分別同比增長37.2%和49.2%。

今年一季度,我國外貿增長表現強勁,出口增速高達18.4%,遠高於市場預期。尤其是一季度對香港出口同比大增74.1%,對中國總出口增速貢獻達到10.4個百分點。在對其他經濟體出口表現平平的情況下,這一數據就引發了機構質疑,以及市場對熱錢借助外貿渠道流入的擔憂。

“受近期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推動,部分海外資本繼續借道香港轉口貿易流入國內,從而推動4月出口同比繼續高增長。”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陳鵠飛指出。他表示,4月對香港出口佔全部出口比重依然高達21.1%,這一比值遠超歷史平均的15%至17%,在美日歐等海外發達經濟體終端需求弱復蘇的大背景下,對香港的轉口需求短期內不可能如此大幅度的增長。短期內對港高出口佔比與發達經濟終端消費需求弱復蘇事實不符。此外,4月對香港出口同比增速大幅跌落的同時,整體出口卻在攀升,對發達市場的出口卻出現趨好勢頭,從歷史數據看,這與以往中國出口狀況明顯不符。

澳新銀行環球市場部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也指出,從港口吞吐量數據來看,中國各大港口的吞吐數據均明顯出現減速,同時,採購者經理指數中的新出口訂單也出現了明顯的下滑,這些都與不斷走強的貿易數據形成了鮮明的反差。貿易數據持續高於市場預期,但與此同時,周邊各經濟體的貿易表現卻一直較為疲弱,也表明中國貿易數據中存在著大量的熱錢流入,最終導致了貿易數據的“被增長”。(經濟參考報/記者 孫韶華 張莫)

引發人民幣不正常升值

市場對熱錢的擔憂也並非空穴來風。近期,市場對人民幣單邊升值的預期再次強烈起來,人民幣匯率也接連創下新高。在這樣的背景下,資金流入國內的“動力”正在顯著增加。數據顯示,第一季度新增外匯佔款1.2萬億元,刷新歷史紀錄。

5月8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1980,較前一交易日大幅跳漲103個基點,強勢升破6.20關口,再創匯改以來新高。與此同時,人民幣對港元中間價首次突破0.8關口。繼8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突破6.2重要關口后,9日繼續升值到6.1925。

今年5個多月的時間內,人民幣對美元的累計升值幅度已經超過去年整一年的升值幅度。“人民幣對美元持續不斷地升值令市場對人民幣升值預期始終維持‘高燒’狀態,且有不斷升溫的趨勢,這是令人極為憂慮的。”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對記者表示,“更令人擔心的是,近期人民幣的升值是一種典型的逆市升值,也可以說是不正常的升值。”

此前,第一季度GDP數據出爐僅為7.7%,明顯低於市場預期,人民幣對美元走勢不跌反漲。不少分析人士因此寄望第二季度,然而隨著4月份PMI數據的出爐,依然低於市場預期。但令人驚奇的是,人民幣依舊高歌猛進。

人民幣能有如此強勢的表現,熱錢被認為是罪魁禍首。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甚至以“作亂”來形容熱錢對人民幣的影響。

熱錢催生的人民幣升值令國內企業越發難熬。“在通脹較低的情況下,物價依然步步走高,這顯然是熱錢作祟。正是熱錢的投資、炒作而導致物價飛漲。”譚雅玲指出。

人民幣的外升內貶對出口企業而言,幾乎已是不能承受之重。“中國制造業的成本已經僅低於新加坡,同亞洲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已經喪失了競爭力。然而中國的人均國民經濟水平並不能同新加坡相提並論。”魯政委指出。(國際金融報 經濟參考報)

外匯局新規狙擊熱錢短期難見效

監管層對貿易數據的“水分”和人民幣不正常升值已經有所警覺。5月5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關於加強外匯資金流入管理有關問題通知》(下稱通知),對外匯收支風險進行防范。

《通知》的主要內容包括:一是加強銀行結售匯綜合頭寸管理,將銀行結售匯綜合頭寸限額與外匯存、貸款比率挂鉤。二是加強對進出口企業貨物貿易外匯收支的分類管理,加大對存在異常或可疑情況企業的核查力度,並調整轉口貿易項下外匯收支相關政策。三是要求銀行強化責任意識,嚴格執行外匯管理規定。四是加大外匯管理核查檢查力度,強化監測分析和公開披露。

《通知》對銀行結售匯綜合頭寸限額設定了計算公式,即各銀行當月結售匯綜合頭寸下限=(上月末境內外匯貸款余額-上月末外匯存款余額×參考貸存比)×國際收支調節系數。這一看似復雜的公式背后,是目前人民幣升值背景下,外匯局對跨境套利資金嚴防的態度。而若銀行嚴格執行這一公式,將有效地增加銀行的外匯頭寸,減少央行口徑的外匯佔款。

《通知》指出,中資銀行的參考貸存比為75%,外資銀行的參考貸存比為100%,國際收支調節系數為0.25。並要求境內外匯貸款余額、外匯存款余額根據央行《金融機構外匯信貸收支月報》中的數據計算,境內外匯貸款不含境外籌資轉貸款。

同時,外管局強化了對銀行結售匯綜合頭寸的管理。外匯局要求,外匯貸存比超過參考貸存比的銀行,應在每月初的10個工作日內(初次實施應於2013年6月底前)將綜合頭寸調整至下限以上﹔銀行綜合頭寸下限調整后,其上限隨之上調相同額度。外匯貸存比低於參考貸存比的銀行,原有的頭寸限額保持不變,但應把握外匯貸款的合理增長,防止外匯貸存比過度波動。

如此算來,大部分的銀行的外匯貸存比均高於參考值,銀行就需要在每月上旬將外匯頭寸提高至公式要求的下限以上。

國際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指出,按照目前的經濟形勢,這一公式旨在讓商業銀行合理控制外匯貸款的增量,增加外匯頭寸的持有,減少向央行的賣匯行為。趙慶明認為,銀行被動地增持外匯頭寸,將減少向央行的賣匯行為,央行通過外匯渠道向市場所投放的資金就將減少。

不過,人民幣如此強勢的升值之勢,還是讓國家外匯管理局格外尷尬。對此,譚雅玲則表示:“這並不能說明外管局的作為沒有作用,畢竟新規才剛剛公布兩天而已。”譚雅玲尤其強調:“一國貨幣的匯率本身就是需要管理的,因為它涉及到國家戰略。”(上海証券報 經濟參考報 國際金融報)

(責編:聶叢笑、喬雪峰)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