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錢威逼中國打開降息窗口--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多國央行紛紛降息  “貨幣戰”進入第二輪 

熱錢威逼中國打開降息窗口

本報記者 付碧蓮 發自上海

2013年05月10日00:00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手機看新聞

相關新聞

中國貿易數據持續高於預期 熱錢流入驅動人民幣升值

專家稱套利熱錢流入為中國近期外貿數據“注水”

5月9日,韓國央行意外宣布降息,進一步証實“貨幣戰”正在延續,並再次升級。自從歐洲央行在5月2日宣布降息,就如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印度、澳大利亞等多國央行紛紛加入降息大潮。而在外部環境越來越寬鬆且熱錢蜂擁圍堵,同時內部通脹仍顯溫和的狀況下,接下來中國央行是否也該隨波逐流呢?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昨日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隨著歐洲、澳大利亞以及韓國等的相繼降息,中國降息窗口也將很快打開。

降息抵制熱錢

昨日,韓國央行宣布將基准利率下調25個基點至2.5%,這是該央行7個月以來的首度降息,同樣也是繼歐洲央行、印度央行和澳洲央行之后宣布降息的央行。

這些央行選擇降息,都是因為國內經濟低迷。韓國銀行金融貨幣委員會當天召開例會說,韓國4月消費者物價漲幅低於2%,物價上漲壓力減緩為下調基准利率提供了可能﹔同時,韓國經濟增長持續低迷,日元匯率持續走低又給韓國出口增長帶來負擔,為了進一步提振經濟,韓國央行決定下調基准利率。

其實,“貨幣戰”一直在持續。此前一輪是以美聯儲和日本央行一輪又一輪的量化寬鬆為代表,現在就是其他國家央行開始對美、日貨幣政策做出“積極”反應的時候。而從某種角度來說,歐洲央行是這輪降息潮的引導者的話,美聯儲在最近一期議息會議上對QE模棱兩可的說法,更是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全球泛濫的流動性依舊大部分來自於美國和日本,而這些流動性選擇的目標無非就是兩個,一是經濟增速相對較高的地區,一是利率較高而存在套利機會的市場。”一位銀行業內分析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

其實,無論是德國、澳大利亞,還是日本、韓國,經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都倚重出口,因此抑制本幣過度升值從而保有在外貿市場的競爭力是必然的選擇。與此同時,熱錢往往偏愛澳大利亞、韓國、印度這樣的國家,或進行套息交易,或投資炒作。所以,降息的理由就清晰而又明了。

5月8日,新西蘭央行稱,其干預了外匯市場以抑制本幣升值,而且未來將繼續干預。同時泰國也考慮打壓目前正處於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最高水平的泰銖匯率。

中國早該降息了?

“中國早就應該降息了。”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院院長華民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直言。

其實,中國是當前面臨熱錢沖擊壓力最大的國家。在源源不斷地涌入的熱錢沖擊下,人民幣已然呈現不正常的逆差升值態勢。盡管,今年前幾個月中國的出口數據意外地“喜人”,然而也讓市場產生越來越大的質疑。“出口數據很明顯不正常,尤其是內地與香港之間的進出口數據,肯定是熱錢借道外貿渠道涌入中國,而且大部分進入中國境內的熱錢都是通過香港這一跳板。”華民表示,“外貿數據的不正常更凸顯熱錢形勢的嚴峻。”

“巨大的息差正是造成熱錢涌入中國的一大因素,因此中國必須降息。”華民指出。縮小息差抵制熱錢,這正是各國紛紛選擇降息的原因所在。息差套利是熱錢所孜孜以求的,因此通過降息擠出熱錢則成了必要手段,而目前中國的利率水平相較於其他主要經濟體依舊偏高。

昨日,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4月份CPI同比上漲2.4%,雖然漲幅較3月份擴大,但是整體通脹仍較為溫和,而這也為中國採取降息舉措提供了條件。只是,一旦降息是否又將反過來刺激通脹上升?對此,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則指出:“中國的通脹並非是由國內的資金所造成的,正是由熱錢的投機、炒作所導致。在經濟增速出現放緩的情況下,如果沒有熱錢作怪,根本就不會有通脹。”

華民同樣認為,通脹主要是由熱錢流入導致。“如果是在封閉的經濟環境下,控制通脹就可以通過加息或回籠資金的方式。但是在全球開放的經濟環境下,央行的貨幣政策就不能隻盯住通脹,更應該盯住熱錢。”華民表示,“目前,央行在公開市場操作上回籠資金對抑制通脹根本沒有什麼作用,能影響的也就是較為敏感的金融市場。央行需要降息,這樣既能收窄息差擠出熱錢,又能降低企業的資金成本從而刺激實業。”

 

 

(責編:值班編輯、劉陽)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