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環保和信息消費是兩個重要抓手(網絡配圖)
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世界政治經濟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環境也發生了深刻變化,必須把穩增長與推進經濟轉型緊密結合起來。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促進信息消費,就是這樣的兩個抓手。
從國際看,國際金融危機重創了發達國家經濟,也使國際貿易水平明顯降低。世界貨物貿易出口額2003-2007年年均增長16.6%,2008-2012年年均增長3.2%﹔與之對應,我國出口增長率由29.2%降低到9.4%,外需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明顯減弱。從國內看,城鎮體系發展粗放,不協調、不均衡。人口、產業等經濟要素重點向一二線大城市集中,這些城市對此缺少預見和必要的准備,承載能力嚴重不足。突出表現之一,就是越來越明顯地抑制住行為主的消費結構升級。近年來一二線大城市堵車現象越來越嚴重,表明其承載能力已難以支持汽車進入家庭活動的快速發展。限制購車的城市不斷增加,汽車市場快速發展的勢頭受到抑制。2002-2010年,我國汽車銷量年均增長24%,2011-2012年,降低到3.4%。房地產方面主要表現為供地瓶頸制約。由於買房需求集中在一二線城市,房地產業發展也集中於此,隨著其快速發展,這些城市的房屋建設用地供給越來越不足。2003-2011年,35個大中城市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總體呈下降趨勢﹔2012年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比上年下降19.5%,據此推算,35個大中城市土地購置面積在繼續下降。土地約束直接抑制住房供給增長,為了穩房價,政策重點集中於管理買房需求,最終必然使房地產市場水平下降。2002-2010年,城鎮商品住宅銷售面積年均增長18.7%,2010-2012年,年均增長2.7%。2012年下半年以來,房地產銷售形勢明顯好轉,但總體是恢復性的。在一二線城市供地制約和穩定房價背景下,房地產市場快速擴大的時期已經結束。
出口高增長和國內消費結構升級,是2003年以來經濟持續高增長主要的市場需求動力,這兩個方面需求水平下降,必然使經濟增長的需求動力減弱。城市承載能力不足,還使城市勞動力成本提高,房租、物流等成本提高,這些都降低了企業的利潤率,減弱了企業的發展動力和能力。汽車、住房市場降溫不僅影響到汽車工業、房地產建筑業,而且影響到重化工原材料、裝備制造、能源、交通運輸等多個產業,導致國內市場需求增速全面下降。而勞動工資、土地、水資源和礦產資源價格,污染排放收費標准持續提高,則增大了企業成本,壓縮了利潤空間。訂單減少、成本壓力加大,集中表現為企業利潤水平大幅下降,面對這一重大變化,企業需要調整轉型,現有產能面臨調整,產能建設發展的既有模式,包括項目建設主體、項目預期、融資方式等都面臨調整。這也使經濟內生性增長能力減弱,潛在增長率下降。
發展環境變化引起的最直接表現,就是經濟增長率下降。2003-2007年,我國經濟年均增長11.6%,2008-2011年年均增長9.6%,2012年增長7.8%。針對這一情況,自2012年開始,宏觀經濟政策的重點就轉向了穩增長。實現這一目標,重點是穩定市場需求。2012年以來,通過加快“十二五”規劃確定的重大建設項目審批進度、增加必要的資金支持、適度調整貨幣政策力度等措施,使基礎設施投資、房地產投資增速回升,投資增長由落轉穩,促進了經濟增長由落轉穩。但更重要的還是依靠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完善支持發展方式轉變的體制機制,為中長期平穩健康發展打基礎。這就需要更關注中長期目標,重點改進供給面的決定因素,包括企業、產業發展的制度條件、政策條件,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強資源環境保護,提高發展的可持續性等,著力於穩中求進、穩中有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