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行業健康發展關鍵在於風險控制
在中央積極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服務業的大背景下,有關互聯網金融的討論與實踐異常火爆,而最近國家各監管機構組成互聯網金融發展與監管研究小組,就行業發展、企業訴求和監管建議展開調研,更進一步激發了行業內對於互聯網金融立法的猜想。而首當其沖的無疑是P2P個人對個人貸款平台。
國內P2P解決服務覆蓋
P2P平台在國外解決的是交易效率問題,通過網絡技術和征信數據,省略掉銀行的中間環節,借貸雙方直接交易,借款人可以支付較低的利息,而出借人可以獲得較高的收益,是一種技術推動的新業務模式。在中國情況則不同,國內P2P機構的服務對象大多是未被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所覆蓋到的小微企業、店主、城鎮低收入居民和農民工創業者等人群。也就是說,目前國內P2P平台解決的主要是服務覆蓋問題,而不是交易效率問題。
目前幾乎所有P2P機構都試圖把自己定位為服務平台,但實際操作中,卻往往把握不定所謂服務平台的操作邊界。爭議較大的是承諾收益或者說是保本保息問題,以及所謂平台擔保問題。P2P平台實際上沒有能力也不應該承諾出借資金的安全,就如同婚介所無法對婚姻破裂負責一樣,如果平台承諾本金安全或者收益水平,這實際上是給出借人寫了一張無法兌現的支票,因此法律的紅線在這裡劃定了界限。這一點,必須明白無誤地告知出借人。
平台的基本定位,在於撮合交易,而不參與交易,交易隻能是借貸雙方的責任。不少人提出,P2P需要擔保,而擔保公司憑什麼對於P2P平台上的借款行為擔保?擔保公司自身的杠杆是十倍,可以以其資本擔保十倍的借款,如果風險損失超過這個標准怎麼辦?於是擔保公司要求反擔保,但借款人如果能夠提供反擔保,他完全可以與出借人形成抵押借款協議。
平台作用的另外一個界限是資金流:出借人和借款人之間的資金來往,不僅應該與公司賬戶資金嚴格隔離,而且應該通過第三方托管,平台上走的是信息流,不能是資金流。
線上與線下模式之爭
在國外,所有的P2P平台都是線上網絡模式。無論是英國的Zopa,美國的Prosper和Lending Club等,這些國外大型P2P平台的交易雙方均是直接通過互聯網平台而實現借貸關系並完成相關交易的。互聯網的介入完全顛覆了銀行客戶的所謂二八理論,充分體現了長尾理論的優勢,無限放大了資金供求雙方的范圍和數量,並使借貸雙方的匹配過程更加有效。
但是這麼做需要有兩個前提:第一是強大的技術體系支持﹔第二是網絡信息對稱,個人信用體系完善,公開透明。而在中國,正是這兩點制約了P2P線上平台的擴張。第一,急需金融服務但被排除在銀行覆蓋之外的邊遠地區、弱勢群體,往往也被互聯網排除在外,他們不擁有電腦和智能手機,對於無法接觸到互聯網的這部分人群該如何服務?第二,我國個人征信體系不對P2P機構開放,線上平台即使有借款人的直接授權,仍然無法獲得征信信息,隻能通過線下方式讓借款人走到央行分支機構排隊打印,這降低了線上模式的效率優勢。而從風險控制的角度看,面見借款人,當面核實申請資料的真偽,仍然是十分有效的手段。
因此,除了大數據擁有者,國內大部分P2P機構都多多少少往線下發展,這是不得已而為之。目前線下P2P的規模都遠大於線上的事實,也佐証了這一點。線上和線下模式,從根本來說,在於渠道不同,其本質應該是一樣的,就是借貸雙方直接協議。渠道效率高低、是否擁有大數據,都不應該成為合理性或合法性的依據。
風險控制是重中之重
風險控制是P2P行業健康發展的關鍵,是實現民間借貸陽光化、規范化發展的關鍵,也是使普惠金融得以實現並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風險控制的目標,是保持風險水平在可接受的指標范圍內,使得扣除風險因素后的業務收益最大化。
目前關於P2P行業的風險控制問題,很多人擔心的是“擊鼓傳花”,其解決之道,一是風險控制,二是透明公開。事實上,人們對於P2P行業的諸多擔心,最終都可以通過這兩個方面的要求來解決。
風險控制不僅僅是逾期率,因為脫離了指標定義,數值本身毫無意義。透明的風險指標是風險控制的重點,行業的風險指標需要標准化,且必須以嚴肅的銀行帳戶現金交易記錄審計為基礎,這樣,逾期率的計算數值才具備參考價值。中國小額信貸聯盟和P2P行業委員會確定的P2P行業自律公約中,對於風險控制、風險指標進行了詳細規定,這應該是一步扎扎實實的努力。
為了發展業務,有不少P2P機構選擇了風險撥備的方式,即在自身收入中提取一部分資金形成風險儲備金,以彌補可能出現的壞賬風險,從而使出借人的本息不受借款人逾期的影響。這裡的關鍵是:實際風險水平和實際風險撥備水平的公開透明。如果沒有公開透明的披露,出借人就會根據早期出借人“沒有本息損失”的現象而認為平台實際上承諾了本息安全。即使在有嚴密監管的環境下,撥備不足也是一個嚴肅的問題,何況沒有監管的P2P行業,因此沒有公開透明的風險撥備,實際上讓出借人完全處於盲人騎瞎馬的狀態中。
P2P行業作為普惠金融的一種努力,試圖解決部分不被目前金融體系覆蓋的人群的資金需求問題,其社會意義和市場需求顯而易見。P2P目前一方面處於快速發展過程中,一方面又處於嬰兒學步的早期,過度監管和沒有監管都不利於行業發展,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弄明白P2P行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其解決之道,是當務之急。(信而富 王征宇)
(來源:中國証券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