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8月19日電 (斐然 王若宇) 上周五的“烏龍指”事件將光大証券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但同樣作為涉事方之一上海銘創軟件技術有限公司(下稱“銘創技術”)卻至今未作任何回應。
18日晚,光大証券相關負責人在媒體發布會上稱,訂單生成系統是由光大自己研發﹔訂單執行系統則是從銘創科技處外購。
截至目前,光大方面的相關公告及信息發布並不能給予投資者一個合理的完整解釋。那麼作為出錯系統提供商的銘創科技,是否可以為投資者提供更多信息?
人民財經多方求証,基本確定“銘創科技”即為上海銘創軟件技術有限公司。人民財經致電銘創技術,接線工作人員表示公司領導會自行決定安排是否對外就此事作出回應,並拒絕了採訪。
據了解,光大負責人口中的銘創科技全稱為上海銘創軟件技術有限公司。該公司官網顯示,其是金融資產管理科技領域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其服務領域涵蓋策略交易、算法交易(ETF套利、股指期貨套利)、衍生品管理等多項內容。根據其官方網站披露的信息,國內近80家券商為其客戶,這其中也包括光大証券。此外,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景順長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財富管理機構也為其客戶。
據光大証券18日公告內容,此次 “烏龍指”事件被歸因為軟件系統存在缺陷。公告稱,本次事件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策略投資部使用的套利策略系統出現了問題,該系統包含訂單生成系統和訂單執行系統兩個部分。訂單執行系統針對高頻交易在市價委托時,對可用資金額度未能進行有效校驗控制﹔而訂單生成系統存在的缺陷,會導致特定情況下生成預期外的訂單。
這一解釋並不能給投資者以事實全貌,反而帶來更多疑問。如,訂單生成系統和訂單執行系統為何會同時出錯,兩個系統出錯之間是否存在必然聯系? 訂單生成系統會在何種特定情況下生成預期外訂單,為何在此前長達10個月的使用中沒有發現這一“特定情況”?訂單執行系統為何沒能對資金額度進行有效校驗控制,是否模型設計存在缺陷?
光大証券相關負責人在18日晚的媒體發布會上透露的部分信息暗示了兩系統出錯或存在必然聯系。該負責人說,現場核查策略部系統在150秒內沒有執行的話會自動生成委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