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預測,今年GDP增長7.54%,CPI保持2.45%, 公共財政收入增長6.99%
8月18日,廈門大學和經濟參考報聯合在京舉行“財政結構調整與改善發展效率——2013年中國宏觀經濟高層研討會暨中國季度宏觀經濟模型(CQMM)秋季預測發布會”,發布了中國季度宏觀經濟模型(CQMM)2013年秋季預測報告。報告公布了對中國2013年至2014年共八個季度的宏觀經濟主要指標的預測及相關政策模擬結果,並對當前經濟形勢進行評價和展望,提出政策建議。這是該項報告的第十五次預測發布。
2013年上半年宏觀經濟運行
2013年上半年國外需求的萎縮以及近幾年來過度投資所引發的產能過剩,使我國工業生產增速和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持續下降,並雙雙創下近三年來的最低增長速度。我國實體經濟的減速已導致公共財政收入增速大幅下滑,直接制約了財政支出尤其是民生支出的增長。盡管價格水平保持平穩,但城鄉居民實際收入增速的減緩,從根本上抑制了居民消費需求的增長﹔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國內貸款投資以及交通運輸領域、房地產投資增速的大幅提高,使得經濟在持續減速的同時,經濟結構失衡的格局未能得到改善,投資依然是當前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2013-2014年宏觀經濟預測
基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歐元區以及美國經濟2013年和2014年經濟增長的預測,課題組應用中國季度宏觀經濟模型(CQMM)對今明兩年我國宏觀經濟所進行的預測結果表明:
2013年我國經濟減速的態勢還將持續,GDP增速將比2012年降低0.26個百分點,達到7.54%﹔CPI可望保持在2.45%的水平。其中,2013年第三季度的GDP增長率可能降至7.46%,第四季度進一步下降至7.42%。公共財政收入增速下滑的態勢也將繼續,2013年公共財政收入預計將增長6.99%,比上年下降6.09個百分點﹔2014年增速也僅回升至7.87%。
報告指出,當前實體經濟的減速、公共財政收入增速下滑以及居民實際收入增速減緩、民間投資需求疲軟等,都成為我國經濟保持在合理增長區間的重要障礙。
控制財政收入GDP佔比效應的政策模擬
從短期看,固然可以通過積極主動、適時適度的宏觀經濟政策預調、微調,以保持實現經濟的相對穩定增長,但從長期看,宏觀調控更應強調通過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增強經濟活力、提高有效供給來保証潛在增長率的穩定和回升。
在當前財政收入增速下滑的背景下,若政府不是為了確保財政收入增長目標而逆勢大抓增收,而是通過規范政府的收入渠道和行為,適當控制公共財政的收入,與此同時,調整財政支出結構以保障民生支出的穩步增長,這一政策舉措將對宏觀經濟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為此,課題組提出假設:
首先,在2007-2012年期間,把政府非稅收入佔公共財政收入的比重從原來超過10%的水平降低到約為10%。對應地,政府每年的非稅收入將分別減少630.7、1081.7、2383.2、1756.2、4165.1和5459.9億元。其次,將各年減少的非稅收入或增加企業的利潤,或用於提高勞動者報酬。
模擬結果顯示:
適度地、有意識地壓低非稅收入在公共財政收入中的佔比,並不會造成政府收入佔GDP比重的大幅度變動。而通過將非稅收入讓渡於居民收入,減少居民的非稅負擔的宏觀經濟效果,無論是從促進經濟增長、縮小產能過剩缺口、改善經濟結構失衡、擴大居民消費、刺激實體經濟投資,還是從增加稅收收入等各方面來看,都是積極有效的。
政策分析與建議
基於上述的模型預測與政策模擬,課題組提出四條政策建議:
2013年盡管經濟增速不斷減緩,中國經濟仍有望實現7.5%的增長目標,並保持價格水平穩定。但是,形勢發展並非完全沒有變局的可能,因此,宏觀經濟政策當局應當密切關注國內外經濟走勢的變化,積極主動、適時適度地進行宏觀經濟政策的預調、微調。
在政策舉措上,要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失衡的大局出發,順勢推行財政減支並調整財政支出結構,而不是逆勢而動抓增收。必須控制政府的財政收入增長速度及政府收入佔比,規范政府的收入渠道、收入行為,從降低非稅收入入手,逐步適當地降低政府收入佔GDP的比重,調整財政支出結構,保障民生支出的穩步增長,切實降低政府的一般公共服務成本。當前,尤其要警惕財政支出中教育、科學技術、文化體育與傳媒、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總支出等與民生相關的支出增速比一般公共服務支出更快回落的趨勢。
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大局著眼,財政收入增速適當下降以及與經濟增長保持同步,應當成為長期發展趨勢。實現這一目標的根本出路及基本制度保障是實現社會公眾對各級政府行為的有效約束、嚴格的預算監督。壓縮非稅收入,必須同時進行財政體制改革,調整中央與地方的財權、事權結構,實現財力與事權責任的匹配。
目前中國既有經濟體制的發展潛力正在不斷遞減,傳統的投資拉動經濟增長模式的空間急劇縮小。如不能盡快通過進一步深化政治經濟體制改革,釋放經濟發展潛力,形成經濟發展新的動力源,經濟增長的結構性減速將更為嚴重。隻有通過進一步深化社會經濟體制的全面改革,擴大有效供給、提高投資效率進而提高勞動生產率才能從根本上穩定潛在增長率。
課題組指出,應當盡快啟動新一輪社會經濟體制改革,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統一市場,促進平等競爭,促進資源流動,拓展資源優化空間,矯正要素比價扭曲,調整經濟結構、國民收入及居民收入分配結構,改善政府公共管理,降低企業負擔,提高供給效率,釋放經濟增長潛能,培育內需。